扎心!年轻人为了存钱,都能做出什么事情?-存钱不舍得花怎么办
“90后报复性存钱,专家:建议拿1/3存款买房。”
有的时候存钱也成了一种“罪过”,从“做月光族我的自由”到“没有存款就没有自由”,而舆论“从建议年轻人要理性消费”到“建议年轻人拿出存款消费买房”,90后到底存了多少钱,为了存钱都做出什么事情来?
1、
平均存款8万?谁把90后给平均了!
按2023年1月的数据,我国人均存款为8万余元,大幅高于2021年刷新记录,不知道你是否达标?
后浪研究所的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人群中90后95后存钱比例最大,有三成人会将月收入的50%以上用作储蓄。
说好的30岁黄金理财期没来,一分钱不敢多花的存款避险期来了。他们毕业没多久就面临结婚、生育、买房、就业各种压力,常常买了房就买不起车,养了孩子买不起房,同时面对强不确定性的未来,他们本来就没有太多“搏一把”的机会。
90后在几年的现实捶打中也越来越明白“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什么独立”的道理,然而即使用尽力去去存,即使有着“人均存款8万多”的数据,但这些钱和90后又有多大关系呢?
新浪财经去年8月发文称,从招商银行中期报来看,私行客户人数占比0.07% 人均资产超2800万元、金葵花客户占比2.19% 人均资产152万元,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占招行所有个人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1.68%,就是2.3%的人占有了81.68%。
人均存款数据从何而来呢,答案不言而喻了。
2、
90后的报复性存款并不体面,真实的画风大多是这两种
最近,一则标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火了,揭开了90后存钱的真实状况——视频中的两个女孩,一位表示自己从211院校毕业,毕业五年存款5000元,一位表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上一份工作是在火锅店当服务员。
本来是人人羡慕的学霸,应该月入过万、存款六位数、坐办公室的白领,但现在却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而存不下钱的年轻人群的比例还在逐渐的增加,“名校毕业生送外卖”这样的事件早不是什么新鲜事。
为了弥补这一点,90后存钱的动作越发奇葩,牙缝里、指缝里只要能扣下来的钱都存起来:
“上下班骑车,三餐在公司,一年攒了4万特别开心”“阳台种菜就能省一笔买菜钱”“鞋底破了花几块钱打补丁”“奶油炖菜,奶油蘑菇汤,还能做甜品...每天一道菜拯救临期牛奶”......豆瓣上“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抠门女/男性联合会”分享着各种省钱的方法,每一个都有几十万成员,为了省几块、十几块绞尽脑汁。
大众的消费习惯并不单单取决于现阶段的收入水平,更取决于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连爱消费的年轻人都消费缩减,经济情况总会不好;但面对2%人存了80%的钱,剩下98%的人只能存下蚊子肉的现实,年轻人更在不明朗的现实中前行,恐怕专家们真的应该好好找一找谁才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