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开始疯狂攒钱,专家开始急了-90后狂赚
原标题:90后开始疯狂攒钱,专家开始急了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90后通常给人花钱大手大脚的感觉,经常会月光,不大可能会存钱。而近日一则专家劝老百姓拿出1/3的钱用来买房的新闻又登上了热搜。
这位专家就是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他认为,只要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用来买房,就可以拯救现在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从而就可以恢复中国经济。这个观点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多人就出来指责专家说话不靠谱,也有人从他房地产行业老板的身份出发,认为他只是想自己多赚钱。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普遍都喜欢储蓄,一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爱存钱,其原因往往是为了对抗人生的波动,以免突如其来的失业、疾病等情况的发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一份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同比多增加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额增加了17.84万亿,大幅度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刷新历史记录。
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存钱的人比以往多了很多,而且每个存钱的人存的量也比以前也多。可能以前是存工资的1/3,现在就存了2/3。
特别的,90后这一群体也热衷于存钱,2022年,他们存钱很凶猛。
根据后浪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个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占到了41.7%,也就是每两个,就有1个人每个月会存钱。95后每个月存钱的人占据这一群体的比例为40.6%。
从消费上看,90后的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精打细算,买手机会各家比价,能省就省。换手机的周期也变得比以前更长。
安全感缺失的时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安全感缺失的时代。
从大的方面来讲,疫情反复,经济大环境普遍较差。所以人们的安全感是普遍缺失的。于是要收紧钱袋子,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前做准备。
那怎样判断你是否缺乏安全感呢?下面是一份网友总结的十条标准。看看你中了几条。
第一点,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者蜷缩着睡。
第二点,吃很多或者不吃,喜食甜食。
第三点,念旧,抱臂,莫名其妙的孤单。
第四点,开灯睡觉,怕黑,莫名的恐惧感。
第五点,喜欢有口袋的衣服,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
第六点,不爱说话,但有时却能够滔滔不绝的讲话。
第七点,喜欢角落和窗户边。
第八点,喜欢抱抱或者握手等此类肢体接触。
第九点,喜欢听到对方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
第十点,喜欢听歌,越悲伤却越爱听悲伤的歌。
中了三条以下,属于轻度缺乏安全感,中了三到五条,属于中度缺乏安全感,而中了五条以上,就是重度缺乏了。
安全感缺乏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先说外部原因,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外部环境比较动荡,自然是很容易没有安全感,比如经济环境,安全环境等。
至于内部原因,往往有以下四种原因。
第一,由于个人成长经历的相关原因,导致的缺乏安全感。比如在威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养育者对其各种需求的忽视,父母采用命令等方式来进行管理。都很容易造成内在安全感的缺乏,从而在此后的人生中,缺乏安全感成了其理解世界的底色。
第二,由于近期的失败和被拒绝的经历导致心态上的失衡而缺乏安全感。比如工作上遇到的麻烦等。而这种安全感的缺乏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往往都是可以恢复的。
第三,是由于社交焦虑引起的缺乏安全感。人们总是希望在社交场合能够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而对自己的各种细节都非常在意,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都非常在意,从而在整个过程都非常焦虑,最后,回到家后还要复盘这一天的举动。焦虑感从未离去。
第四,则是由完美主义倾向带来的焦虑感。因为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往往在很多细节上非常焦虑,沉浸于各种细节中,而失去了对整体的掌控。此外,完美主义者往往喜欢对事情事无巨细的控制。然后,现实的复杂度却是人所难以控制的,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而这些意外的发生往往就会引发这些人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那怎样才能重拾自己的安全感呢?
首先要多和外界接触,只有接触的多了,才会明白自己之前担心的事情其实都不能算事。
其次,要学会独立不依赖,把自己的各种需求建立在对他人的依赖上,是危险的,这种危险会导致你的安全感不由自己掌控,而这是危险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