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漫谈:冒用他人身份登记结婚,是否影响婚姻的实际效力-冒用他人名义登记结婚
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冒用他人身份是违法行为,如果涉及到犯罪行为,还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会发生不知不觉被人冒用身份的情况。
2021年王某在买车进行摇号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上呈现出两个同时存在的婚姻关系,而除丈夫之外的另一个结婚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姐夫。
发现问题后王某当即向姐姐和姐夫了解情况,后得知在1994年王某的姐姐因为未婚先孕,但当时身份证丢失,就暂时借用了王某的身份证去办理结婚登记。
两人是亲姐妹,长相非常相似,因此没有被发现,而1998年王某与丈夫结婚,至此其身份证就被登记结婚了两次,而王某始终不知情。
最终王某诉请法院判决其身份下与姐夫的婚姻无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下达判决后民政部门帮助王某撤销了与姐夫的婚姻关系。
冒用身份登记结婚的效力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就应该被认定为两个当事人可以缔结婚姻关系,依法进行登记时,就表明两人的结婚事由符合法定程序,婚姻关系便告成立。
已经成立的婚姻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存在冒用他人身份证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应该具体考察两人的婚姻事实。
进行结婚登记的目的是保证合法婚姻受到基本保障,因此要判断其隐瞒的身份信息对于婚姻事实的影响是否严重,在不涉及婚姻的实质要件时不应撤销。
比如隐瞒法定结婚年龄,这种明显违反法定结婚条件的应当被撤销;或者冒用身份是为了隐瞒近亲属关系,这种情况与法定允许结婚的标准不符。
上述情况将影响婚姻的效力,即冒用他人身份达成的婚姻关系应当被撤销。无效婚姻一般是自始至终无效,即从来不存在婚姻,不能主张任何权利及义务。
而且这种冒用行为是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结合,情节严重的可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相关当事人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还可能构成犯罪。
在上述案例中姐姐冒用妹妹身份证则没有那么严重,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实施的登记程序顺利,当时的系统不健全,没有数据库提供审查也属正常。
无效婚姻成立条件无效婚姻的范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婚姻无效情节,可以根据条件来审查,是有严格限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事实婚姻的基本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除上述规定的情形外,满足正常结婚要件的事实婚姻应当被承认,不再有其他无效婚姻的情形,这也是根据我国民间相关习俗来确定的。
即便是冒用他人身份证,只要在能够证明事实婚姻的条件下,不存在违法事由,进行的结婚登记可以被认定为有效,只是需要更新身份信息。
符合婚姻成立要件自然能够得到支持,冒用身份的理由也可以被理解,该婚姻关系仍然成立且有效,民政部门对此不能做出撤销决定。
合法有效的婚姻重视缔结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也就是要求实际结婚登记人的原始身份合法,两人满足结婚条件只是身份证受限。
上述案例中王某的姐姐和姐夫系未婚先孕所以急于结婚,不能仅凭婚姻登记的身份证,抹除姐姐和姐夫多年共同生活的事实,否认该当事人的原始身份。
但是上述案例中实际登记的身份证是王某,王某本人并不存在与姐夫的婚姻事实,且在不知情的条件下被冒用身份,王某可以主张撤销身份证下与姐夫的结婚登记。
也就是说如果是由王某的姐姐来主张撤销当年的结婚登记,则未必会被支持,但作为无辜第三人的王某主张撤销结婚登记,就应该被支持。
经过法院对王某、王某丈夫、王某姐姐、王某姐夫的约谈,明确四人的关系,王某的姐姐也承认当年冒用王某的身份证登记结婚。
鉴定机构也从当年结婚签字的笔迹中认定“王某”的名字是由王某的姐姐书写,由此明确了王某姐姐冒用王某身份证登记结婚的事实。
为了保证王某的相关利益和后续生活方便,法院最终下达撤销结婚登记的判决。
被冒用身份如何处理如果是被他人恶意冒用身份,大家也应该学会合法的方法来保证自身权益,首先可以找公安机关报案,防止承担冒用者引发的严重损害结果。
公安机关在了解当事人相关论述,会专门记录并开展调查,从身份数据库中核实冒名顶替婚姻登记的情况,随后根据线索来追查事实。
经调查有证据证明冒用身份者存在违法犯罪,那么可以及时的锁定被冒用身份者,排除不法嫌疑,符合立案条件的,应该以不明身份的冒用者为嫌疑人。
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部分不法分子盗用身份信息进行骗婚,可能涉嫌诈骗,要被依法立案侦查。
即使是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的情节,被冒用身份也可以找法院受理相关案件,表明自身在不知情的条件下被人冒用身份登记结婚。
经调查核实认为情况属实,被冒用身份者和实际婚姻当事人不存在事实婚姻的,法院会撤销婚姻登记,根据被冒用身份者的诉求,向民政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
民政部门对当事人反映的冒名婚姻、诈骗婚姻等从系统数据里进行核实,在收到公安、司法等部门出具的事实认定证据材料后,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撤销婚姻登记。
作为合法公民,婚姻登记出现问题可以利用法律来解决,在遭受不法侵害时也可以积极的防御和请求保护,相信相关部门的专业性,理智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婚姻登记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