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租房“禁令”下,4类房子不能出租,房东和租客要注意-法律规定哪些房子不能出租
房产是大部分家庭的重要资产,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自有率在90%以上,户均拥有1.5套房。人们对房产如此热衷,一方面是因为房产和许多人生大事有关,结婚、孩子上学、养老都需要一个固定的住所。另一方面,房价涨多跌少,让一些人执着地将房产作为一项投资品,就算自己不住,也能把房子出租,用租金还房贷。
对于许多买不起房的刚需族、刚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在短时间内租房更适合他们。相比买房,租房的成本更低,还能选择住在单位附近,节省通勤时间。但是,年轻人刚到一个大城市,找到一个靠谱的中介、找到一个满意的房源并不容易。
有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租房人口超过2亿人,如此庞大的市场,也表明租房需求庞大,一些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将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房子出租,而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租客,不了解租房相关的规定,就容易利益受损。
2021年10月,人民日报在《租房行为全流程管理亟须完善》一文中指出,中介发布虚假房源、将房子变成隔断房出租、赚取出租差价、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子出租等现象,扰乱了租房市场,损害了租客的利益。为了规范租房市场,一方面需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主体和保障性租房,另一方面,租客需要核查各方信息,看房把控细节,提高法律意识。
为了规范租房市场,2021年8月,北京住建委发布《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四类住房不得用于居住。违法建设的住房、经过鉴定为危房的住房、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不达标的住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下不得出租的住房。
2022年起,“新禁令”影响下,4类房子不能出租。
其实,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是响应了住建部《住房租赁管理条例》中的一些细则,属于2021年地方版住房租赁规章制度,随着租房市场的扩大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管理。按照条例,以下四类住房,2022年起,不能出租了,房东租客都要注意。
1.违法建设的住房。
在城市,土地是国有的,需要取得土地使用权才能建设房屋。在农村,土地是集体的,宅基地遵循“一户一宅”制度,也不能未经审批擅自盖房。所以,违法建设的房屋包括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盖房的、擅自改变土地性质盖房的、违反城市规划盖房的、临时建筑未经审核就擅自改成永久性建筑等情形。这类房子不符合法律规定,产权不清晰,租客租下这类房子,会存在产权问题和住房安全问题。
2.经过鉴定为危房的住房。
钢混结构的建筑设计寿命一般是50年,房子老化之后,无法保障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经过鉴定属于危房的房子,承载能力已经超过限度,如果再继续使用,会危及居住者的健康,如果发生伤害事故,产权人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租客在租房时,要仔细核查,不可因为一时便宜就租下有安全隐患的房子,房东更加要注意,将危房出租不合法,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不达标的住房。
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不达标,就是甲醛等危害因素超标的房子。有一些中介为了赚租金差价,收来房东的毛坯房进行装修,为了尽快出租,还没等房子里面的甲醛散去就将房源推销给租客。作为租客,如果看房的时候发现房子很新,那就有必要做一个甲醛检测,如果甲醛超标,可以要求中介换一套房子。
4.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不能出租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产权人可以给房屋设立居住权,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不得用于出租。另外,一般公租房是不允许出租给他人的,公租房是为中低收入困难群体和住房困难人员提供的住房保障,如果申请到了公租房,租给他人,有违公租房政策的初衷。北京就有规定,有公租房转租行为的,一经查实,不仅会被收回房屋,还会被记入不良信息档案,以后想申请公租房或者共有产权房就困难了。
除了以上4种房屋不能出租外,《条例》还规定,阳台、卫生间、厨房等非居住空间不能用于出租给租客居住,这也是保障租客利益、加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上措施,有助于“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在大城市租房住的租客、出租房子的房东,都需要注意,租房市场会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