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分析:老人购买“收藏品”被骗,是经济纠纷还是诈骗案件呢?-老人购买收藏品被骗怎么办
目前社会环境下,父母被骗成为了让年轻人最担心的事情之一,特别是老人容易被眼花缭乱的“收藏品”“保健品”“理财产品”等盯上,让人防不胜防,而最初真正让大爷大妈入坑的,往往不是对产品浓厚的兴趣,而是从送鸡蛋开始的。
最近小编了解了一个频频让老人上当的“收藏品”骗局:江苏的李大爷,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贪便宜领鸡蛋进入了收藏圈,拉家常、送关心之余,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现在最赚钱的方式是收藏,老人觉得如此热情周到的销售人员能有什么坏心眼呢?特别是如果老人生病了,只要打个电话给销售人员,他们会立刻跟着去看病、烧饭,反正只要有时间,就会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一顿操作获得老人信任后,就是推销收藏品了,比如这些“收藏品”是限量的、会员才能买或者领导特批等忽悠方式,让李大爷买了10.3万的收藏品。后续还承诺升值后给老人联系买家,在老人钱不够的时候,还帮助老人办理信用卡和贷款,并且叮嘱老人,以防引起家人的不理解,给家人增加麻烦等理由,不要把这些告诉家里人。
后续家里人得知真相后,去网上查询后得知这些收藏品根本就不值钱,也卖不出去,就去找销售退款,但是他们的态度坚决不退,无奈之下,他们选择了报警,但是销售人员一点也不害怕,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诈骗。那么,像李大爷这种买收藏品被骗的情况到底是经济纠纷还是诈骗案件呢?生活中又如何避免这种陷阱呢?
律师观点:此行为属于诈骗,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律师分析:诈骗和经济纠纷的关键区别在于销售人员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为手段,是这些老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收藏品公司针对缺乏辨识能力、完全不了解收藏的老年人,通过员工的话术和一些小恩小惠,博得老人们的信任而使其不断购买真实价值远低于售价的藏品,这种行为与收藏者单纯对藏品性质、价值等产生错误认识而产生的经济纠纷不同,已经符合诈骗的构成要件。
律师提醒:防范此类陷阱,比较关键的还是老人的家人,也别是子女,多跟老人讲述此类案例,提醒老人注意这样的骗术,子女平时也要多关心关注老人,防止有人利用老人感情的骗子有机可乘。老人自己也要对自己的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在向不熟悉的领域投资时一定要十分谨慎,没有掌握足够信息前,不要相信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巨大利益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