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当年做好了就直接埋在地下的吗?-兵马俑当时是在室内还是直接掩埋
兵马俑不是直接埋在土里的。
说起兵马俑,大家肯定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自从1979年开放参观后,每年都有无数人从世界各地赶到西安旅游,一睹兵马俑的雄伟英姿……
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一个个人俑和战马排列得整整齐齐,中间还隔着数道土墙,非常壮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兵马俑是不是下葬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下葬的时候人俑和人俑之间有没有填土?还是说它们有一个类似于地宫的空间?中间的那些土墙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后来修建的?有什么用?今天咱们来详细聊聊这些问题。
兵马俑坑刚被发掘的时候,人俑、战马、战车都埋在土里,考古人员要小心翼翼地寻找它们,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手铲、刷子等工具,接近陶俑的时候改用手术刀片、签子等小工具仔细清理。
但是根据整个俑坑的建筑结构以及残留下来的种种痕迹,考古学家模拟了当时的修建过程:首先根据俑坑规模挖一个5米深的大坑,把地基夯实,然后修建10道土隔墙,把整个俑坑分为11个过道,每个过道都铺满青砖;土隔墙底部有栿木,栿木上有立柱,立柱上又有顺着土墙方向的枋木;然后在土墙和枋木上搭满棚木,棚木上铺席,最后在席上盖土。俑坑的四面各有5条斜坡通道,下葬的时候把陶俑搬运进来放到指定的位置,随后封死通道,这样整个俑坑就变成了类似于地宫的结构,只不过简陋了一点。
但是在秦朝末年,俑坑曾经被人为焚烧,加上时间久远木质腐烂,导致俑坑塌陷,陶俑被土淹没并且严重损坏。
综上所述,兵马俑下葬的时候,俑和俑之间并没有填土,整个俑坑是个类似于地宫的结构,中间的那些土墙是本来就有的,起到支撑棚顶的作用。
规模庞大的兵马俑在史书中没有一句话的描述,关于秦陵的记载也非常笼统、模糊,或许秦陵中埋藏着更让人震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