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令人不忍直视-敦煌莫高窟 鹿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就是形容王昭君的美貌,王昭君是如此美丽,以至于大雁都为之倾倒,忘记了煽动翅膀,一个接一个地落了下来。
四大美人各自都有一部传说,昭君的传说最为动人,历代文学家以此为素材创作不断,而现实中的王昭君是什么样子呢,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
其实,王昭君确有其人,是有史实记载的,散见于《汉书元帝纪》等诸多史籍。史实的梗概大概是昭君出塞和亲,当时汉元帝时期正值鼎盛,将匈奴打得连连败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就已经归降汉朝,正是第三次入京朝贡,元帝挑选了宫女赏赐给他。
为何普通的宫女摇身一变,变成人人传诵的“明妃”了呢,这和后世的演绎分不开的,古代的文学家,都以王昭君为素材,逐渐从中添加人物,故事不断丰满,形成了现在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而昭君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一方面是在后世流传中不断增添丰满人物性格,另一方面王昭君出塞的经历是特别的,给人们提供了可以想象的余地。
传说中的王昭君是神奇的,话说昭君随呼韩邪来到塞外,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夫妻二人感情很深,但塞外突发自然灾害,风沙席卷,天下大旱,寸草不生,牧民的牛羊都饿死了,呼韩邪愁眉不展,昭君也十分忧心,毫无办法,伤心地留下了一串串泪珠,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泪水落到沙地上,竟奇迹般地变成了清泉,昭君又惊又喜。
而后昭君随手拿起父母在她入宫前送给她的金剪刀,和黄纸,拿黄纸用金剪刀剪了一只只小羔羊,没想到,刚刚剪成小纸羊变成了真羊,昭君又剪了水草花瓣,顿时,身边出现了大片的草原,草原中间生长着一簇簇的花瓣,黄纸剪成的牛羊在中间吃草,休息。牧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世世代代传诵王昭君的恩德。
这个传说虽然神奇,但是我们可以猜测到昭君出塞之后,给匈奴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使得牧民生活富足。正是因为这样,牧民为了感恩昭君的恩德,口口相传王昭君带来的技术,一代一代把王昭君神化为神女,形成了传说中的王昭君。
王昭君因为她的特殊性,历代文学家以她为素材来歌颂她,或者借她之口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心迹。例如李商隐的《王昭君》一诗“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诗的意思是,前两句写毛延寿因为钱财故意把王昭君画丑,而昭君未能见到圣上,以至于皇上把他送给匈奴,表面上写毛延寿铁石心肠,而事实上则感慨昭君明珠蒙尘,不得赏识。而后两句则说,人们记得王昭君远赴匈奴,却不知道汉宫中有众多的王昭君,因为遭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不能面圣,得到赏识。
这不正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写照?拿王昭君的事迹比照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悲哀的心情。王昭君在文学家的笔下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王昭君故事逐渐演变,到了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写下了以王昭君为主人公的历史剧《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王昭君与西汉元帝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毛延寿从小人变成了大反派,他仍然因为王昭君不肯行贿,把王昭君画丑,以至于王昭君被打入冷宫。而汉元帝与王昭君偶然相遇,感情和睦,汉元帝十分宠爱王昭君,并把她封为明妃。
然而毛延寿害怕皇帝追究,竟然投奔匈奴,游说匈奴对昭君心动,最后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然就兵戎相见。在马致远的笔下,匈奴和汉朝的实力对调,汉元帝受到匈奴的胁迫以及来自百官的压力,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以美人换得和平,只能让昭君出塞,汉元帝无比悲痛。而昭君因为不舍的故国,最终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在文学家的笔下昭君摇身一变从幽怨的宫女变成了忠贞的女子,而马致远写作的目的也是可以猜测到的,身在元代的汉人马致远,始终不认同元朝的统治,怀念故国宋朝,然而元代强大的力量统治了整个国家,这种现实映射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将元代化为强大的匈奴,汉朝则是软弱的宋朝,而汉元帝悲痛的心情更是对作家自己的描写。马致远用自己的笔触,描写了汉人作家在元代统治下的真实心境,并且丰富了王昭君的形象。
传说中的王昭君以及文学中的王昭君,经过民间和作家的演绎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那么真实的王昭君是什么样子呢,除了一些文献资料之外,还有一些实物来证实历史上王昭君确有其人,也可以窥见王昭君的真实模样。
莫高窟中有一幅名为《弟子举哀图》的壁画,画中描绘了昭君在匈奴的真实场景,画中的匈奴人正围绕着王昭君和匈奴首领跳舞,边跳边割下自己的耳朵,有的人甚至还砍掉了自己的手指,随后将他们扔到王昭君和匈奴首领的脚下,这个舞蹈和我们认知中娱乐的舞蹈并不一样,这个舞蹈在匈奴人眼里是为了表达对首领尊敬的舞蹈,名为自残舞。
莫高窟的壁画,一方面给现代学者提供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窥见王昭君的真实生活场景,揭开了一直蒙在昭君脸上的面纱。
王昭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经由一代又一代人的演绎,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故事的宝贵财富。王昭君传说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思想及人文价值,已经有人申请将王昭君故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