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明朝万历皇帝的形象是怎样的?-明朝万历是谁
谢邀,因为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里就把原来的回答誊抄过来吧
万历应为中庸之主
有能力,但是没有用好。
特别是矿税,没有网上说的那样好。万历想搞钱,但户部是掏不出什么钱了 。所以想要开源,想法虽好,但是绕过了官僚体系运用宦官来运作造成的影响自然不好。
宦官并没有什么严密的体制,也没有什么道德上的束缚,所以很多事执行下去就变了味。
所以,钱虽然收上来了,但是留给地方却是一地狼藉。所以万历三十年万历病重之时都准备废除矿税。
然后是怠政的问题,虽然万历不开朝会(朝会在万历朝本来也没有什么卵用),但是万历对奏疏的“留中”和“不报”确实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举个例子(以下摘自明神宗实录)
“万历二十年正月,壬戌朔 上不御殿,免百官朝贺,二辅臣诣宫门行叩头礼,赐上尊珍馔。”
这是免百官朝贺
早朝基本不去,门都懒得出,足病归足病,万历确实懒。(正统以后早朝也没有什么实际效用了)
当然,懒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毕竟“网恋教父”孙笑川就说过:“人人都是懒狗”(滑稽保命)
然而万历对军事方面非常重视,对军事方面的事物处理雷厉风行,和平时表现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升宣府坐营中军张三纲充大同东路参将
○庚午,革神机副将任大同佐击方希贤,任以贪肆不简为巡视科道官罗栋等论劾也
○辛未,兵部题:京营根本重地,非各弁藏垢纳污之所,如原任广西总兵张澡,贵州参将朱鹤龄,山东都司王镇,南直隶把总许师古,俱宜罢斥,必慎选骁勇敢战足智知兵者。至于边腹,各弁僇力行间务,优其体,勿令下吏得操短长,亦砥砺将材之术也
上命:俱依议革澡鹤龄镇任黜师古为民
○丁丑,兵科都给事中张栋奏延绥总兵杜桐及总督三边尚书魏学曾。塘报虏酋土昧明安挟赏犯边官军,剿杀计首级四百五十有奇,生擒二十余名。乃未几,道路流传有生事冒功之说。究其所繇,实自神木兵备副使李杜始呈禀具在。总之,言宜剿以投督臣魏学曾之好,又言不宜剿以结经略郑雒之欢。愿借尚方斩马剑诛之。兵部请姑降级戴罪管事以资战守 诏可
所以军务完全没有拖沓,反倒非常积极。
而且万历对财政十分看中
比如潞王府人仗势贩私盐扰乱国家经济,收拾起来毫不拖泥带水
○辛巳户部题王府食盐不许沿途贩卖例也潞王贤明安安静远迩共闻乃典宝马文辅蒙主煽威与奸徒孙龙等夹贩私盐关津不敢诘有司不得问谓盐政何岁盐宜照正额径解本府严禁沿途夹贩者若需盐价则有未之国例在 上是其言命长史启王戒饬文辅等余下巡盐御史逮治
当然,赈灾还是不能怠慢
○户部覆江西抚按议准将被灾八分五厘高安县本年漕粮改五分二厘每石折银五钱被灾七分新建豊城奉新靖安上高新昌清江新喻新淦庐陵永新安福十二县俱准改折四分被灾六分宁州南昌武宁峡江泰和龙泉安义七州县改折三分仍照议单正兑每石折银七钱改兑折银七钱被灾五分各县漕粮往例原不议折仍徵本色宜春万载分宜萍乡原无漕粮准将本年南粮照每年事例再折一年每石折银五钱地方不愿改折者听从民便至于各被灾应免存留钱粮查照轻重分数分别豁免 上俱允行之
然而,一说到矿税的事,画风就不对了
○山西巡按汪以时参税监孙朝擅于石岭关等处抽税课及薪米殃及鸡犬且包四万五千之额角□羊而不抽前抚臣魏允贞与之定议曾以上闻而奉俞旨者也有司未至亏额该监即行渝约悖旨虐民莫此为甚乞速敕停止以安人心不报○兵科给事中孙继善为中州盗起乞罢矿税上言 陛下勿恃东倭西夏以次削平迅扫夜郎不烦再举以为天下方安于覆盂区区小丑何能为害不知闾阎之叛与夷狄之叛不同夷狄之叛百姓与陛下同讐故所向皆胜闾阎之叛百姓与 陛下为讐又谁与为敌臣愚以为欲角羊散贼党莫若收拾人心欲收拾人心莫若罢止矿税不报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甲寅朔吏部等衙门尚书等官李戴等合锍请信 圣心仁爱停止有日之言速罢矿税以苏民困 不报
缺官不补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是很多“乞骸骨”的官员无法致仕“大学士沈一贯四锍乞休 上仍谕留之”,而新晋的士子无法补缺,毫无做官经验。
虽然在新皇帝登基前进行缺官不补对新皇帝的威望建立有好处,但是像万历这样干明显是权利斗争,影响并不好。
比如万历三十年时“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以 万寿圣节冬至元旦等项庆贺大典缺导表导驾官请补科臣刘道隆等不报”
这里要说一点,明代冗官问题很严重,万历缺官不补其实对于冗官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影响始终是不好的)
但是万历的缺官和权利斗争有关,不要脑补“惜俸给”。
最重要的,是“留中”,“不报”。
还有直接没下文的
“○山东道试御史钱桓奏欲兴东南水利须差巡河御史实有四便一便于激励官属二便于总一事权三便于措处钱粮四便于摄服豪右”
“○总督川贵王象乾以遵义城垣公署营建告成田地粮差丈摊已定据司道呈议覆加详勘择其可行者列款 上请下部知之”
当然,在我印象中万历四十年以前除了有关矿税或者补缺的奏疏,大多数都是“从之”。
四十年后,只要让他拿钱的奏疏,大多都是“不报”了。
军事方面万历确实有水平,萨尔浒我认为万历根本就没当回事,为了不出钱当军饷百般推脱,而且明军数量不足,还有杨镐......
但是萨尔浒惨败后,万历意识到了错误,从后面大胆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可见其识人的水平。
总结一下,万历治下的大明可称国泰民安不好不坏,但是对于政务的懈怠和矿税带来的恶劣影响确实对明末的政治糜烂和党争加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毕竟明朝晚期的政治情况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万历当政的三十八年间(张居正当政十年除外)政绩平常,不好不坏。万历三大征打的有声有色,留给后人的摊子也不算坏。有明君之才却没当明君,做昏君之事却知轻重缓急,算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
至于宠爱郑贵妃,爱看书这一类就不用我说了,妥妥的一个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