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2022 年上海户籍人口一孩率 73.8%、二孩率 24.34%,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2023-07-12 12:12:21TONY杂谈127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了2022年全市人口监测统计数据。其中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一孩率66.01%,二孩率29.46%,多孩率4.53%。户籍人口一孩率73.80%,二孩率24.34%,多孩率1.86%。综合数据,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7,平均初育年龄为30.3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1.18岁。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开始炸锅了,明白的网友们对此表示震惊!

这些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平均初育年龄为30.36岁,即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错过了专家所说的23~30岁的黄金生育年龄。

第二,常住人口二孩率首次低于30%,即在上海常住的人,生两个孩子的比例不到30%,近七成的夫妻只有一个孩子。

第三,全市总和生育率仅为0.7,甚至低于亚洲高度老龄化的城市:日本东京1.09和新加坡1.12,已经正式进入了超老龄化都市和人口下行城市行列。

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担忧啊!

但光看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我们不一定能感受到什么,进一步给大家详细分析下。

(一)总和生育率达到一个什么值比较合理

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

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

我们通常把低于1.5的生育率称为“很低生育率”。

这很好理解,2.1是保证人口不增不减的一个合理值。人总会有老去的那一天,社会上就会减少一个人,如果没有另一个出生的人顶替他的名额,意味着我们社会上的总人口就会少了一个。

一对夫妻两个人,对应的也要有两个孩子出生,才能填补他们老去后社会人口减少的数目。多出的0.1是为了应对孩子出生后因各种情况夭折的数量损失。

而上海当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啊,严重低于2.1的人口更替值。

如果没有其他途径补充上海人口的话,意味着上海人口数量会以一个极大的比例下滑,最终动摇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为什么不愿多生孩子?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生育率下滑,人口老龄化这个难题怎么破?讲述了生育率下滑的背后逻辑,是工业时代下国家社保福利制度在隐形惩罚多生孩子的行为。

因为国家来养老,在当前社保分配规则下,吃亏的永远是多生孩子的人,破坏了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规则。

但对上海来说,不能这么简单分析。很多人才不会考虑这么多呢。

那些不愿多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的人是这么认为的:

总之一句话,就是压力山大,养不起孩子。

说实话,我差点信了。这些理由看似合理,但深究起来,又没那么合理。

在上海,我是深刻感受到装备竞赛的可怕啊!

孩子要学游泳,出钱出人。孩子要学平衡车,出钱出人。孩子要学跆拳道,出钱出人!孩子要学······

这些还只是兴趣班,提到正宗教育费用、房子费用,那就更大了。

我理解大家并不是养不起孩子,而是在一个孩子身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了,装备竞赛停不下来。

这种比拼教育的思想观念实在是太可怕了,每个父母都疯狂在卷,不管有用没用,有大用还是有小用,永无止境!

究其原因,恐怕是计划生育时代的后遗症吧。那时候的父母,只允许有一个孩子,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执行的彻底,导致像上海这样的地方,很多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

从小被多少人照顾长大,成年后能谈多少责任感呢?不被惯坏就不错了!

何况,他们可能连自己都没学会照顾,怎能要求他们去很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呢?

一个都很足够了,2个更不敢想!

加上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只养了自己一个孩子,老了日子过得不错,经济负担不重,还有可观的养老金,又何必要多生孩子给自己找罪受呢?

在这一系列的影响下,上海人自然就更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给大家说一个我身边的故事吧。

有一个朋友,外地人嫁给了上海人。上海婆家经济条件不错,除了3套房的资产,还有数百万存款。平时婆婆在家照顾家庭,公公在外做生意,一年也能有大几十万的收入。她和她老公呢,也都是有不错工作的那种,人均月收入都超过1.5w。而且,家里基本都是公婆在负责,婆婆出力,公公出钱。他们夫妻俩赚的钱都是自己可随意支配的。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已经很有钱了(财力),也很有人了(人力),但是,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也只想要一个孩子。

问为什么?说一个孩子已经照顾不过来了,再多一个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看看吧,在多生孩子问题面前,压力都不算啥主要原因。

上海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是这样,只是上海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而已。

(三)不生孩子,以后养老靠自己吗?

可能在农村,你要这么问别人,大家可不敢说靠自己。

毕竟自己的父辈还要靠自己养老呢,以后自己老了,没收入了,不靠子女还能靠谁?

指望自己现在交的那点养老金,以后够干啥?

但如果你要问上海人,他们多半会告诉你,要靠自己。

自己有工作,有存款,有养老金,以后怕什么!子女不养自己了,还能去住养老院呢。

退休后,广场舞走起,便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

都说社保是“下代人交钱,上代人领钱”。

以前是年轻人多,老年人少,交钱的人多,领钱的人少,那是够用的。但现在呢,出生人口在下降,老龄化在加剧,等未来交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却多了,那时怎么办?

最近全国为了稳住楼市,还出了很多令人震惊的30年房贷。个别地方的房贷甚至可以贷到100岁。

且不说这届打工人在65岁后是否有能力交房贷,未来基本的养老生活,单靠社保养老金,真的够用吗?

网上有张图,很幽默地把养老金问题体现出来了。

现在不生孩子,以后养老大概率只能靠自己了。

反正据我了解的大多数上海人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其他地方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另外,除了鼓励生育,国家近几年也一直在推个人养老金制度,本质还是想让老百姓多靠自己养老吧。

大家有空了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个人养老金制度。

记得我去年12月份在交通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还推荐我开通了个人养老金电子账户,开通即送58元现金立减券。

感觉目前局势复杂,生孩子养老这个事情还在平衡拉锯期,我们这一代,以后养老靠自己的百分比还是有点高的。

大家都要早做准备啊,加油~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麻烦随手点个赞吧。

“2022 年上海户籍人口一孩率 73.8%、二孩率 24.34%,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疫情期间楼市报告|超半数不改变购房计划 房企重视线上推广

疫情期间楼市报告|超半数不改变购房计划 房企重视线上推广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温馨惬意的节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抵抗疫情,房地产市场也积极响应出台政策遏制疫情扩散。在此危机关头,购房者们的心态如何?未来楼市如何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近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疫情期间楼市报告》从...

抖音小店商家入驻官方供应链全流程分享,再也不用担心货源了!

抖音小店商家入驻官方供应链全流程分享,再也不用担心货源了!

今年6月份,抖音电商上线了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商、品牌、分销商入驻之后,有人供货,有人分销,库存打通,缩短渠道链路。 简单一点说就是,如果你是抖店商家,又没有自己的货源,就可以入驻供应链平台,直接在平台选品卖货,也不用愁发货的问题,订单加密,多多限制那些就都不用管了。 锋哥...

警惕!眉山发生2起“95588”短信诈骗案

警惕!眉山发生2起“95588”短信诈骗案

众所周知,95588是工商银行的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也是官方客服电话,可却有一些“高明”的骗子利用95588给群众发送诈骗短信。   今年2月,洪雅县的杨先生收到一条95588发来的短信,称其账户已满10000积分,可兑换500元的现金,登录www.deoyou...

研究报告预计全球云游戏市场收入2023年增至38亿美元

研究报告预计全球云游戏市场收入2023年增至38亿美元

《全球云游戏产业深度观察及趋势研判研究报告(2023年)》发布现场。 郑江洛 摄 中新网福州4月26日电 (郑江洛)在26日于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

第三届全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管理与服务年会召开 甘肃省高速救援单位获多项殊荣

第三届全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管理与服务年会召开 甘肃省高速救援单位获多项殊荣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海琴)4月20日,中国公路学会“第三届全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管理与服务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甘肃高速救援单位获多项殊荣。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公路学会道路救援分会“第一届高速公路优秀救援人(团队)”的表彰仪式,甘肃高速公路马鬃山清...

住建部官网连续下发15份处罚,均为事故追责

住建部官网连续下发15份处罚,均为事故追责

4月22日,住建部官网连续下发15份处罚,均为事故追责。分别为1家施工单位、1家监理单位、7名项目总监、5名项目经理、1名项目负责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3人死亡!重庆市“6·2”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施工单位(重庆**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责令停业整顿60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