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唐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朗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秦之地,时时刻刻守卫着长安城的宫阙,气宇轩昂、宏伟磅礴之中却隐隐透露着一丝丝的心酸。这心酸是分离,这心酸是送别。
亲爱的朋友呵,你即将奔赴远方,此去一别,我们不知道何时还能再相见。秋天的凉风,沾染上了我的思念,落叶盘旋,勾起了过去的难忘记忆。不远处鸟儿的哀叫,惊醒了心中的不舍深情,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整片天空。浩烟渺渺,望不见蜀州的五津。只是,分别后的我们,将何去何从?
离别时的心碎像是清晨露珠的破碎,那样地透彻心骨,那样地疼痛难耐,此般滋味,唯有自知。无奈呵无奈,这样的心碎却是必然,背井离乡,出外任官或许就是有些人的宿命,如你。远走他乡,只因寻找希望的未来,可对未来,却是一无所知,只能让渺茫成为了它的代名词。“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们彼此都是离乡远游的求官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虽然去留有所不同,但那份惜别的情谊却是一样的啊!
丝丝的凉风,幽香的稻草,艳丽的花朵,也许,这就是家乡带给我们的亲切和眷恋,而浓浓的乡愁在离别的那一刻才越发的缠人与痴迷。心中那抹不掉的、无法忘却的记忆,成了永久的珍藏。那记忆,除了家乡,还有友情。
它像是浩瀚星空中璀璨的星辰,像是雨后天晴显现的绚丽彩虹,又像是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抒写着思念的歌。知己啊知己,无论身在天涯海角,只要四海之内拥有了你,便足够了。哪怕我们天各一方,只要心中有所牵挂,有所想念,即使遥远也会如影随形。如此,这份情谊便会永恒不变,隽永无穷……
自古,离别就与悲伤和不舍联系在一起,纵然这是一首离别诗,但却没有那些庸俗的心痛和悱恻。或许,这也正是这首诗受人喜爱的原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是需要知己的,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不断经历挫折、苦难,才能拥有成功的喜悦。然而,这样的喜悦,仅仅凭着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的,无法享受的。一生情长,只有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同甘苦共患难,才能体会到胜利那一刻的幸福,那个陪你一起患难的人也就是亲密的知己。
芸芸众生,彼此之间的相识、相知、相惜,在这错综复杂的世界里该是怎样的来之不易?人生匆匆,我们是彼此的过客,只是早晚不同,长短不同。但无论怎样,这样的相遇就是缘分,这样的缘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回忆。
人生短短几个秋,是不可期许的。可因为有了知己的陪伴和守护,才让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欢愉和惊艳。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与自己一同体会春的朝气,夏的热情,秋的丰收,冬的内敛,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在困难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并肩同行,在幸福的时候真心实意地共同享受,温暖对方,照亮对方那颗脆弱疲惫的心,这才是人生的幸事。
白驹过隙,岁月流逝,流掉的是时间的荒芜,却流不掉铭记在心的美好回忆。挨过慢慢蹉跎,尘封心中的回忆只会越来越厚重,越来越重情。因为岁月抹不去的才是最难得的。
真正的知心朋友,总是会生出“唇亡齿寒”的惺惺相惜之情。人生路上苦难多,而知己,却会在相同的情感和目标之下,携手并肩去抵御道路上的寒冷,会淡然坚定地面对世态炎凉,会经历世道的磨难困苦,走过一道道坎坷,经历一次次严寒,直至和煦温暖的阳光出现。
真正的知己,不会因为任何事物而变化,而改变,因为它不容侵犯,不容玷污,也容不得一点变异。知己是重情的、真诚的,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彼此的相互扶持,才能抵得过一路坎坷。
“长相敬,不相轻。长相知,不相疑。”真挚的情谊,不容置疑,不容掺假,不容藏污纳垢,不容投机取巧。如此,才让知己亘古不变,长久以往。
如此的升华,依靠惺惺相惜,需要精神共鸣。对于知己的缘分,豁达才是最真的领悟。只是缘深缘浅,终有一别。
岁月苦短,时光无多,一个知己温暖一生,足矣。
世上芸芸众生,却唯有知音最难得。“知音”一词来源于伯牙绝弦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曾是人们眼中至交的典范。每当俞伯牙钟情演奏的时候,钟子期总是沉醉于他美妙的琴声中。而在没有认识钟子期之前,伯牙觉得在这喧嚣的人世间,只有琴声能与他为伴,每当他拂过琴弦,袅袅的琴声荡涤了人世间的浮沉。在喧嚣的尘世中,红尘的险恶与竞争竟让人无法相信还能觅得知己。但在结识了子期后,由于子期对自己琴声的欣赏,让他明白了在人生泥泞曲折的道路中,也可以有纯洁的友谊交织于琴声之中。
这琴声绵延了千里,飘扬了千年,歌咏了这至今让人赞颂的伯牙子期的佳话。当伯牙得知子期病逝之后,悲痛万分,觉得这本就知己难觅的世间,再没有人能品味他的琴声,了解他的演奏意境了,于是破琴绝弦。随着那一声破琴的巨响,一个知己的离去,他的世界仿佛静止,终生没有再弹过琴。
人生之路纵使有万丈斗志,但却独缺一个知音,这是莫大的悲哀,于是人生就有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的感慨了。
人生路上,朋友最珍贵,而朋友中,知音则尤其珍贵。社会演变,有了知心与不知心的相离,知己与不知己的相伴,知性与不知性的相分。
日新月异的变迁,让求得一知已成了不易之事。是啊,得一知己不易,它需要时间的磨炼,需要苦难的考验,需要成功的诱惑,需要人情的锻打,它需要沟通和融合,需要尊重和信任,需要真挚和坦诚。
鲁迅曾经写给瞿秋白这样一段话:“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如此可见,肝胆相照的珍贵情谊着实难得。
千百年来,多少这样弥足珍贵的情谊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照亮了漫漫人生路。知己间的督促与切磋成了人生进步的积淀,而知己间的精神交流也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毋庸置疑,对于知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恐不深,毫无保留,倘若被视为知己朋友,总是会心甘情愿地无私付出,深忧冷暖炎凉,恐担忧喜哀伤。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要你去张扬,不是要你显赫,那样的知己便不是真正的知己。知己是属心的,属情的,是良言劝慰,是告诫体谅,是信赖坦荡。知己,是纯洁的,没有任何庸俗的意义,也不应当有任何的庸俗的意义。
只愿世间多一些真情实意,少一些虚情假意。但悲哀的是,真情实意也会面对离别。因为人生如此,就是一个轨迹,从开始到终结,从生到死,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这是不断循环的轨迹。它很短,短暂到仿佛是那一瞬即逝的流星;它很长,长到几乎接近了遥远的地平线。兜兜转转,人生就在这样的聚散中慢慢前行。团聚、分离、思念、牵挂,谁能说得清楚这一生究竟要经历几次离别的痛呢?
纷繁扰乱的世界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复杂是因为人本重情,苍茫的宇宙中,每一份情谊,都是不离不弃的挚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总要离别。人远去,心还在,情未了。只要情谊在,又何苦去纠结距离的远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