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号码:解决医院“预约就诊难题”-医院预约电话是家里人的可以吗
在多次体验过网上预约和排号问诊的困难后,突发奇想:医疗卫生系统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开通医院统一的网上预约专科问诊平台和电话预约专科就诊的热线?
热线建议采用类似“120”(医疗急救)、“110”(公安报警)、“119”(火灾报警)、“122”(交通报警)等这种简单易记的电话号码,以便更实在、更便捷地服务咱老百姓。
例如:预约人拨打专科就诊预约热线后,电话就可以语音提示按数字键选择到哪个医院就诊;选定医院后,可以再继续语音提示按数字键选择哪个专科就诊;选定专科后,可以再继续语音提示按数字键选择专家号还是普通医师就诊,甚至可以具体到人。这样的话,不是更有助于方便服务有预约看病需求的公民吗?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是市场广阔的,目前却仍处于鱼龙混杂、粗放式发展的初级阶段。虽说互联网+医疗服务已经实质落地好几年了,国家也有推出政策扶持,但除了大量小微企业、民营单位甚至个体工作室在不断扑腾、尝试推广外,公办医院和国有医疗机构却鲜有动作。而显然,小微民企并不能掀起改革的浪潮,甚至不少企业折腾折腾就趴下去了,前景很好,但前进的道路却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核心技术并非掌握在小微民企们手里,而是在公办医院、国有医疗机构中,几乎所有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单位,业务工作都是围绕着、依附着公办医院、国有医疗机构展开的!这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
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些提供医疗配套服务的小微民企并不能让人真正信服;对于公办医院、国有医疗机构而言,把互联网+医疗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或是和第三方合作,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医院本身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运作能力;对于提供医疗配套服务的小微民企而言,也是夹缝里求生存、求发展,他们能够看到前方的曙光,却无力掌握可以抵达光明的时间和进程,只能一手抱紧医院大腿、一手拉紧消费者的小手,既尴尬又痛并快乐着提供着难以自主的服务。
因此,只有医疗系统、权威部门才能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领域里发挥出实质的、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地方医疗资源和公共保障资源,深化筛选有实力有资质的医疗服务企业共同参与,制定最合理、最规范、最科学、最周全的服务机制,搭建最专业权威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地方百姓提供真正可靠、周到、专业、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个人浅见,抛砖引玉,欢迎网友们集思广益,共同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