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事出反常必有妖蹊跷之处必有因
大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写到,“人不知理定有祸,事若反常必有妖。”这绝对是至理名言,从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结局来看,之前已有端倪。
万历五年,小皇帝十五岁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死了。按照国家法度,张居正应该丁忧辞官,回家守孝。这时候,万历皇帝已经有了自己想说了算的想法。开始他还是比较倾向于让张居正丁忧的,直到母亲李太后表明态度后,他无奈才朝着夺情的方向走,而且演戏的成分也颇多。
官场的人都会演戏,张居正也不例外,他几次上疏要求丁忧,皇帝就也演了起来,坚决驳回,并要求张居正夺情。在处理那些反对夺情的人群时,万历皇帝显示了他乾纲独断的一面,对他们实施廷樟。这估计是万历皇帝第一次自作主张,并以毫无商量的余地重重地惩罚了反对夺情的人。
看似简单的一道旨意,反映出的则是他急不可待地想说了算的企图;看似板子打在那些反对者身上,也是打给张居正看的。
万历十八年,十八岁的万历已经大婚,按照法度,应该亲政了。可还是由于李太后不答应,张居正继续把持着朝廷大权。其实,不是万历不想亲政,而是李太后、张居正、冯保的权力铁三角,他还无力改变。所以,他暂时选择了隐忍。张居正是他的老师,是善于隐忍的高手,万历皇帝也算是学到了老师的真传了。
期间,万历皇帝还有过几次试探,想从一言九鼎的张居正那里逐步分取权力。一件事是在给他的岳父王伟封伯的事情上,他与张居正展开了几个回合的论辩;另一件事,就是万历皇帝从国库提银子花,直接被张居正给否了。
其实对于张居正的态度,万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提出来呢,主要是他在试探张居正的态度,并想进一步分得话语权和裁决权。
张居正是什么人啊?他对于万历皇帝的想法,不可能不清楚。这时候的张居正一心想得就是,如何把万历皇帝培养成一个坚挺的改革接班人,所以但凡万历有那么一点点与他的不同,或者张居正认为万历将来可能做出不利于改革的事情来,他就更不放心,更不想让着万历皇帝来做事。
在这个世界上,权力是最不可分割的。当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没有办法只能把权力交给张居正,可当他慢慢长大,他就想慢慢收回,可张居正有他自己的考虑,就是没让皇帝如愿。
皇帝毕竟是九五之尊,一味地违拗皇帝后果很严重。其实在张居正改革的后期,君臣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情感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默契。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张居正尸骨未寒,就遭到了万历皇帝残酷的清算呢?其实,万历皇帝那把屠戮权臣张居正的大刀,早已经高高举起了。至于什么时候落下来,则是偶然为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