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理工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昆明理工大学真的好吗
(多图预警,流量党慎入)
2009级通信工程专业学渣,已于13年毕业,看到这个问题,不请自来,
我们属于呈贡校区的第二批拓荒者,憬园的第一批入住者,那时还没有恬园。
本人浙江籍,报考昆工,原因之一是昆工是我这个分数能上得起比较好的学校,国内高校综合排名在百名之内。原因之二是我了解到昆工新建了呈贡校区,我不喜欢老旧的校舍和寝室,新校区正好满足我这方面的要求。
09年夏天自己一人拖个箱子背个包,坐了近四十个小时的火车到昆明。出站后看到昆工迎接新生的阵容非常强大,各种帐篷,好多写着“昆明理工大学”字样的白色豪华大巴,让人坚信这是一所实力雄厚的学校!被热情的学长指引到大巴上,坐了四五十分钟到达呈贡校区(这是大学四年中唯一的一次坐学校大巴)。
学校的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大门口有两栋霸气的高楼撑着场面,如下图所示:
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许多建筑都还没有完工,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工地,风一来,就红土飞扬。寝室的桌面隔两天就得擦一遍,不然全是灰尘。
(昆明的土,是红色的,来到这片土地发现的惊奇之一)
校园到处逛逛看到的是这样的:
下面这个建筑,学弟学妹们猜得到是什么吗?
哈哈,是图书馆。刚来到昆工的时候图书馆还没有建起来。当时在怡园那边有个临时图书馆,藏书三十万册左右。入学那会儿,校园卡还没有办下来,不能借书。我就没有坐在临时图书馆的书架边,以每三天一本的速度孜孜不倦读着书。当校园卡终于下发,可以借书之后,就借回了一大堆的书。然后摆在桌上,等到到期,归还,再借……等到毕业,借回的书,估计十本都没有看完。
入学前两年,一直期盼着图书馆快点建好,在毕业之前可以体验一把,否则就会觉得大学是不完整。看着大楼一层一层长高:
脱掉外衣:
到了2012年初,图书馆终于投入使用。
终究还是实现了在毕业之前能去图书馆上自习的愿望,热泪盈眶!
四年中,相继落成了恬园学生社区、图书馆、学生会堂、工程训练中心、捞鱼河公园等。学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慢慢得也变得越老越美。
怡园学生社区,这是呈贡校区的第一个学生社区
捞鱼河公园:
梨园,昆工呈贡校区的一大特色。每年暑假前后,一大片梨树开满白色花。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梨树,不是花架子,是会结果的,并且梨子很甜。同学们都会去采摘。可惜的是很多人都等不到梨子成熟就去摘,结果地上扔满了尚未成熟的梨子。
透过寝室的窗户,经常可以看到彩虹。
捞鱼河公园
门岗小楼,缩小版的图书馆大楼哈:
憬园。
对于住宿条件,自己是很满足了。四人间,上床下桌,室内有卫生间可以洗热水澡。
第一年,学的都是公共的基础课,高数啦物理啦马列毛邓三啦之类的。从我们自己的寝室这个小环境看,第一年的学习气氛还是相当不错的。晚上回到寝室后,大家基本都会看看书,做作业。
由于学校是采用选课制度,每学期前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的课程。因此,同一节课,室友们会去不同的教室上课。第二个学期我们就学乖了,商量一致选择同一位老师,这样平常就能统一行动,有点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你懂的)。
从第二年开始,学习的气氛就大不如之前了。回到寝室之后,Dota的Dota,看电影的看电影,我就上着网浏览各种信息。上课也不再认真听了,看看小说,睡睡觉,只觉得时间过得好慢。期末前两个星期去自习室突击一下,只求60.
从第三年开始,吃饭变成了最痛苦的事。并不是说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而是因为几年间就没有几道新菜出来,再好吃的菜也hold不住几年反复吃啊。吃遍了学校的食堂,最后就一直在憬园的回族食堂吃了。当时校外也没有几家餐馆,能吸引我们第二遍回去的,就真是极少了。等到毕业的那年,周边的小吃才慢慢成了气候。
---------------------------------------------
写的比较乱,先这么多吧,有心情有时间了再补充。毕业之后两年的作息习惯,让自己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