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腰子真相与传说令泰国躺枪,旅游下坡路已成定局
连日来,中国各地频频爆出人物类案例,诉说在缅甸的悲惨遭遇。
人们以为是冰山一角,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只要检索缅甸妙瓦底和泰国湄索等关键词,就能判断,与缅甸“噶腰子”相关沉浸的人数不少于2万。
这只是缅南克伦邦工业园区有关的。网上披露信息量更大的缅北,被骗年轻人的故事多,概率推算下去,没有上万也得几千。
令我吃惊的是,2022年,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是抗疫封控渡过的,没想到这一年间云南时开时关的边界,竟然出出入入不少人,年底年初,再次井喷而已。
噶腰子有技术难度,产业链延伸也并不简单,电信诈骗而引发的招工、高薪、旅游、讨债等,进入缅甸,形成与国内金融关联的讹诈市场,才是悲惨现象的本质。
也就是说,有人认为自己50多岁了,没有劳动力价值,也没好器官可卖,就没危险了?只要有,因为绑住你,让儿女们打钱,就足够维系这个肮脏产业链的运转。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自由的人,都是幸存者。那些在中南半岛旅游者,对这些事情浑然不觉者,都有可能成为被绑架的大“货”。
过去的十年里,前往泰国旅游的中国人,平均每年一千万,泰国与我国国内五十个城市开通直达航线,价格低廉,气候好,成熟的营销市场,泰国成为国人大众化出国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
这几天频频爆出的噶腰子消息,并不意味着近期该类事件就突然多起来,而是媒体互相炒作显得多起来,其实从2022年初到现在始终“正常的存在”。
今天南方一家媒体报道说,记者采访了广州本地的几个旅行社,说泰国旅游的订单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退订问题。
我觉得事实没问题,但这条新闻还是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报名前往旅游者,和三年前的泰国旅游粉丝群不是同一结构的人,反正不是男女老少的初次出国,疫情后放开的有备而来的一群,回头客,有思考,买房,商务,探亲,都有可能。
三年前的泰国旅游群是傻傻的连新马泰三国分不清的人,是对缅甸还是老挝分不清的人。
看不少跟帖,便知道,对噶腰子新闻敏感的人,不仅对中南半岛国家起码的地理、气候、国情都迷糊的人,难怪说,千万不要去那些地方旅游啊,包括他眼中比较知名的词:泰国。他们以为这些国家都一个样子。
泰国旅游部门尽管发布各种温馨提示,说泰国欢迎你,泰国警方也表示,对于想利用泰国的跨国电信诈骗绝不手软,但人们认知的局限,很难不让泰国躺枪。一提泰国,也等于于危险之地,谈泰色变。
泰国根本与中国不接壤,也与上述诈骗犯罪毫无关联,其治安和自由与缅甸大相径庭,但人的思维是懒惰的,是偏见的,早已把泰国与相邻的缅甸和柬埔寨联系到一起。
何况,去年夏天,亨利集团的佘智江就是柬埔寨的湖南人,在涉嫌诈骗和刑事犯罪在泰国被抓。
哎,新闻事件中的,都是中国人啊,不说了,互害互折腾。汉语导游,华人市场,以中国游客为目标的泰国旅游,元气跌伤,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