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术语DAP,DDU,DDP的区别和风险
今天介绍一下DAP、DDU、DDP这三种贸易术语。按照卖方承担风险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FOB, CIF, DAP, DDU, DDP。其中DAP 是2010通则的新术语,取代了DDU。
一、DAP
DAP的英文是“Delivered At Place”,是“目的地交货”。就是卖家已经找拖车公司把货品拖运到买家要求的地址后,把在运输车辆上的货品(无需卸货)直接交给买家。DAP的交货地点既可以是两国边境的指定地点,也可以是在目的港的船上,也可以是在进口国内陆的某一地点。在DAP条件下,卖方负担货物运至指定地的一切风险,所以要清楚约定目的地内的地点,并通过投

保规避货物运输风险。在该条款下,进口方负责办理进口结关,缴纳关税和增值税。
二、DDU
DDU的英语是“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该条款下买方负责提供进口清关需要的证书、手续、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负责卸货。除此之外的一切费用,包括进口清关流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均由卖方支付。
三、DDP
DDP的英文是“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这种交货方式是指出口商在进出口双方指定的目的地办理完进口清关手续后,再将货物交给进口商。出口商除了要承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的一切风险,还要办理目的港清关手续,交纳税费,手续费和其他费用。如果卖家无法直接或间接取得进口许可证,那么不要使用这种术语。
DDU和DDP之间的区别
DDU和DDP的区别在于货物在目的港进口清关过程中的风险和费用由谁承担的问题,如果出口商有能力完成进口报关,那么就可以选择DDP,如果出口商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办理进口报关,那么则应该使用DDU术语。当然,使用FOB 和CIF,买方的风险会更少些。
DDU和DDP费用怎么算:
出口口岸所有费用加上海运费保险费就是CIF金额了,如果要用DDU,要加上目的港除进口关税及增值税以外的其他一切当地收费,如果要用DDP,再加上目的港的关税。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外贸知识,欢迎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