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Indo-scythian City States(3)坎大哈
坎大哈(Kandahar)是阿拉霍西亚地区的中心城市、伊朗文化圈历史文化名城、阿富汗坎大哈省首府。它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左翼)南部,赫尔曼德河流经的山谷。
其地理位置优越,也至关重要,俗话说,控制印度的帝国必须控制两扇大门,其一就是通往中亚的喀布尔,其二就是通往波斯的坎大哈。换句话说,谁控制了坎大哈和喀布尔,谁就完成了一半对印度的征服。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坎大哈所在的山谷,是人类最早的农业定居点之一。目前的考古发现的坎大哈附近的最早农业定居点的年代约为7000年前。
想必它也在早期印度河文明与伊朗高原文明的交流中起到了连接作用。前3千纪,坎大哈附近开始出现城镇,最重要的城镇为穆迪盖(Mundigak),后发展为一座大城市。该地挖掘出了与印度河文明、伊朗高原文明类似的器物。它也是米底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阿拉霍西亚行省的中心。
坎大哈最早于前1千纪早期建立,起初是一个用作防御工事的城堡。在米底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代它成为波斯的重要城堡,以对抗当地的土著伊朗人。阿拉霍西亚的土著伊朗人被称为Pactyans,我们相信他们是如今普什图人的众多祖先之一,以及普什图这个民族名称的来源。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穆迪盖被废弃。希腊人将坎大哈建成了一个大城市,即“阿拉霍西亚的亚历山大里亚”。实际上坎大哈这个名字,就是“伊斯坎达尔之城”的意思。
塞琉古帝国与孔雀帝国于阿拉霍西亚附近达成了和平协议。著名的阿拉米语-希腊语《阿育王诏书》就是于坎大哈出土。
但很快,随着二者的崩溃,这里也开始几经易手。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不败者)征服了阿拉霍西亚。
几十年后,阿拉霍西亚又被印度-希腊国王米南德一世征服。随后的200年,阿拉霍西亚都处于诸印度-希腊王国统治之下,直至贵霜人的来临。贵霜之后,这里又成为波斯人和白匈奴人的战场。虽然白匈奴帝国被消灭,但白匈奴人成为了阿拉霍西亚的土王公。樽彼勒(Zunbils)就是白匈奴人统治的,阿拉霍西亚的本地王朝。
库斯老二世死后,萨珊帝国走向崩溃,樽彼勒转而臣服于阿拉伯帝国,但阿拉伯人并没有能够使他们皈依伊斯兰教,樽彼勒依然保持其独特信仰。
真正使得阿拉霍西亚伊斯兰化的,是来自于扎兰季(疾陵城)的波斯伊斯兰王朝——萨法尔王朝。Yaqub ibn al-Layth al-Saffar于870年征服了阿拉霍西亚,坎大哈开始成为伊斯兰城市。它的命运也和阿富汗其他众多城市相似——被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相继占据。
巴布尔逃亡阿富汗之时,意识到坎大哈的重要性,于1507年首先占据了坎大哈,以奠定在印度的霸业。在这之前,统治坎大哈的是突厥化蒙古王朝阿鲁浑王朝(Arghun dynasty),该王朝以伊尔汗国第四位汗阿鲁浑为祖先。
由于舍尔沙的反叛,胡马雍借道坎大哈跑路波斯。塔赫马斯普一世要求胡马雍割让坎大哈给波斯,方可帮助胡马雍出兵。坎大哈实际上成为两国的共有领土,直至阿克巴统治的1558年,塔赫马斯普一世出兵独占坎大哈,这成为两国关系开始恶化的导火索。
实际上坎大哈的居民除了波斯语市民,更多的是普什图部族。1709年,波斯衰落之际,第一个普什图人王朝——汉达基王朝建立。普什图人推翻了波斯在坎大哈的统治,并以此为据点征服了大半个伊朗,迁都伊斯法罕。
1739年,汉达基王朝被纳迪尔沙消灭。
纳迪尔沙死后的1747年,杜兰尼王朝成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在坎大哈加冕。现代阿富汗国家在这里崛起。
更多关于樽彼勒的内容请见下回:Zabuli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