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严重的骨转移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尊严-癌痛骨转移最强止痛药有哪些
骨转移瘤是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经血运和/或其他途经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癌症最令人畏惧的症状之一。在骨转移瘤中,局部疼痛与压痛是首发症状,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尊严。
一、发病情况
在原发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有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等。骨转移瘤多发生躯干骨,其次是股骨和肱骨近端,发生于膝、肘关节远端者少见。在躯干骨中以脊椎最为常见,依次是胸椎、颈椎、腰椎、骶椎。骨转移癌发生部位往往与原发癌有关,如乳腺癌常转移到胸骨及肱骨近端,甲状腺癌常转移到颈椎、颅骨,宫颈癌及前列腺癌常转移到骨盆、腰椎,肺癌常转移到肋骨等处。
二、检查与诊断
1.临床症状及体征:局部疼痛与压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有轻有重,夜间为甚。深部的骨转移瘤初期往往不易发现肿块,仅以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位于浅表的骨转移瘤,疼痛与肿块往往同时出现。有些患者则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疼痛剧烈,畸形,出现异常活动等。位于脊柱的骨转移癌常可压迫脊髓而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2.X线检查:表现为骨破坏和/或骨质修复共存,可发现大于1cm、脱钙50%以上的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容易发现。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骨转移主要表现为骨破坏、塌陷和骨折。增生性病灶多见于前列腺癌,表现为骨密度增高,也有部分原发癌如乳腺癌常表现为混合型骨转移,即溶骨性及成骨性骨破坏同时存在。
3.放射性核素扫描:核素骨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发现一些无症状骨转移病灶。由于其阳性检出率与病灶内的破骨细胞活性有关,若病变为纯溶骨性破坏可能出现假阴性,肿瘤生长非常缓慢者的病灶也有可能不易区分。如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行PET/CT检查,以明确全身病灶情况。
4.CT和MRI扫描:CT扫描可显示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病灶,但是,当骨皮质骨破坏小于50%,常导致假阴性结果。由于MRI和CT成像原理不同,诊断骨转移比CT优越,可较早地显示出骨转移瘤影像,MRI还可了解瘤体压迫脊髓的程度。
5.化验室检查:I型胶原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血尿钙可有升高等。
三、治疗
骨转移瘤的治疗属姑息治疗,其主要目的是减缓、消除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放射治疗、全身或半身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手术治疗、二磷酸盐和全身化疗等。
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放射治疗对局部骨转移瘤的镇痛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还可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放射治疗缓解疼痛率在85%以上,约有50%的疼痛为完全消失。治疗时很容易使人免疫力急速下降。今幸rh2可较好地提高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减轻治疗副作用。同时,提升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可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骨转移瘤导致的严重疼痛,单次高剂量和多次分割照射的疗效相似,但单次大剂量照射的正常组织不良反应要重些。对于估计有较长生存期,病人一般情况好者,建议患者如无行动不便,尽可能进行多次分割照射。给予DT30Gy/10次或40Gy/20次,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对于估计生存期较短,疼痛严重者,可给予8~10Gy/次。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导致的疼痛给24Gy/6次。对骨转移瘤的复发,可根据病情予以再次放疗。对于化学药物敏感的病人应给予更高的放疗剂量,甚至可达到50~70Gy的治疗剂量。结合其他治疗达到长期生存。
2.放射性核素治疗:全身放射性核素治疗也是治疗骨转移的有效方法。甲状腺癌的骨转移用131I治疗,可优于外照射,可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以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为主,常用的核素有89Sr、186Re-HEDP和153Sm等。
3.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吸收,减少骨破坏的作用,可预防高钙血症。静脉
给药后,25%~40%的剂量被肾脏排泄,其余被骨吸收。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中,对疼痛严重的骨转移部位配合局部放疗,可得到较长时间的缓解。该类药有博宁、择太、艾本等。
4.手术治疗:骨转移瘤多以溶骨性病变为主,不合并内脏转移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如有病理性骨折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椎体破坏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尊严时,也可以外科治疗。
根据骨转移瘤的特点,外科治疗的干预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时机。骨转移瘤外科治疗原则:①预计患者存活三月以上;②患者全身情况好,能耐受手术创伤及麻醉;③预计外科治疗后患者较术前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能够立即活
动,有助于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④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患者有较长的无痛生存期;⑤有孤立的骨转移病灶;⑥病理性骨折风险高。
外科干预的时机:
①癌症病史,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为单发骨转移灶;
②病理性骨折造成患者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③负重骨出现X线片可见的骨破坏;
④保守治疗后骨破坏进展;
⑤保守治疗后疼痛继续加重;
⑥保守治疗后运动系统功能仍不能恢复;
⑦有神经压迫症状;
⑧脊柱有溶骨性破坏,截瘫风险高;
⑨放、化疗均不敏感的骨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