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搜索引擎市场谁能“继承”?
【财联社】(研究员 孙诗宇)昨日晚间,自媒体新闻实验室的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文章刷屏,文章直指百度所搜结果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内容质量低劣,充满营销,百度搜索已经沦为为百家号导流的工具。
图|《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来源:新闻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截至周二美股收盘,百度股价报收于160.39美元,大跌6.4%,市值约为559亿美元。此外,花旗发布投资研究报告,将百度目标股价从262美元调低至205美元,继续维持其股票“买入”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23日上午,百度做出回应,针对有自媒体文章评论百家号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占比过高的情况,百度回应称:在目前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占比小于10%。百家号是提升百度App内容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优化用户使用百度App搜索时遇到的页面访问速度慢、排版差异大等浏览体验问题。现有的190万百家号创作者,覆盖了全部的权威媒体和资讯机构。
对于百度的回应,《百度已死》作者方可成在微博表示,全站比例没有太多意义,大家搜索一般只看前两页,如果能给出第一页的结果占比会更有说服力。
图|《百度已死》作者方可成微博,来源:微博
自媒体大势冲击,内容搜索全为百家号导流
无论百度如何对百家号如何澄清,其无非是因为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崛起,从而导致百度搜索在信息上的优势一步步的流失,最终选择了用百家号这一方法来稳固流量。
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中,作者指出百度搜索的堕落也受外部原因影响,由于近些年来中国互联网愈演愈烈的分割和封闭趋势,微信公号、微博、淘宝这些重要的平台都不向百度开放,能够从搜索引擎上找到的东西本来就是残缺的。
同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流量日渐加大,内容生产更为丰富,也逐渐成为媒体入驻的首选阵地,信息的流通更为局限。
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平台,在自媒体大势冲击下,为了保持流量,推出百家号做内容导流和营销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据百度官方介绍,百家号的定位是百度旗下内容生产和分析平台,实现亿万流量分发,帮助作者优化内容,获取流量和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百度副总裁沈抖表示,网络文章说百度被营销号充斥,这是不准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App使得整个用户体验是割裂的。百度推出百家号和百度小程序,就是希望互联网应该是互联互通、平等的局面。百家号的实际收益已经得到了验证,这说明百家号是可行的。
但让人诟病的不是百家号这一形式,而是百度在内容上的低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作者指出,百家号这一商业模式是百度饮鸩止渴的商业决策,百度已经不打算好好做一个搜索引擎了,它只想做一个营销号平台,把希望来搜索内容的人全都变为自家的流量,然后变现。
虚假广告,竞价排名 百度“前科”累累
百度在内容搜索上遭人诟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百度搜索,虚假广告、竞价排名,可以说是“前科”累累。
以医疗广告为例,魏则西事件完全暴露了百度竞价排名广告的弊端。201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魏则西罹患“滑膜肉瘤”晚期,在百度搜索相关医疗信息后,因百度广告竞价排名推荐后选择了武警二医院。魏则西事件将百度竞价排名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揭露了百度医学信息排名导致误导患者。
但百度并未吸收教训,竞价排名依然存在。2018年9月,央视《东方时空》又曝光一起和百度有关的患者就医受骗事件。患者在搜索关键词“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等几个关键词搜索之后,弹出的第一条讯息都指向了一家名为“复大医院”的医疗机构,最终被骗数万元。
除了医疗广告之外,还有各类虚假信息和过度的广告推广,如真假德邦物流、教育培训广告等,甚至还有外国电子签证虚假网站。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就曾在微博发声,其通过百度搜索到的“土耳其签证中心”网站,但在事后发现,百度搜索结果前两位都是第三方中介机构,并非真正的签证网站中心。
图|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微博,来源:微博
被逼无奈还是自杀试转型?
此前于2018年8月,百度首页栏目就开始了转型,原本的新闻频道变为了资讯。与之一起到来的就是百家号权重的提高,不仅可以在百度搜索中查看,也被收录至资讯频道。
图|百度新闻栏目变为资讯,来源:百度
此前百度搜索无法抓取自媒体公众号,但大量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因为多平台分发的运营策略,也入驻了百家号,此举就弥补了百度搜索内容抓取上的缺陷。同时百家号也变成了唯一抓取的平台,其他诸如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依然在百度的抓取范围之外。
但资讯始终不是新闻,只是一个各类资讯信息的平台,更符合百度颇为看重的信息流战略的要求。百度的此番转型除了其他自媒体的强势冲击,更是有自身业务转型的考量。
在互联网移动化的浪潮下,移动端越来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信息流跟符合眼下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内容的主流形式,其拥有千人千面、广告即内容、更符合用户兴趣习惯等特点。
同时,百度已提出“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投入巨大,以2018年三季报数据为例,其研发费用为39.2亿元,占营收的13.9%,尚未实现营收。未来百度在这方面必然会继续投入,那急需其他收入来进行支撑。据百度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751亿元,其中网络营销收入占到总营收的80%,除开搜索广告,信息流已经成为其第三大营收进项。
那将新闻变身资讯,主攻百家号,就是在为信息流战略添砖加瓦。但其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广告收入,带来的更是消费者的愤怒。
百度“已死”,谁能“继承”中文搜索?
既然百度搜索“已死”,拿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下谁能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据statcounter数据,截至2018年12月,百度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占比70.3%。剩余市场前6位分别为UC和阿里合资推出的神马搜索,占比15.62%;搜狗排名第3,占比4.74%;第4位为原为360搜索的好搜搜索,占比5.54%;谷歌和微软必应搜索只占2%左右的市场份额。
图|2018年12月中国市场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来源:statcounter
与国内市场相反的是,在国际市场,百度份额占比几乎没有存在感。联讯证券研报显示,根据青瓜传媒数据,以2018年4月数据为例,百度只占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2.04%,排名第四。谷歌才是最为主流的搜索引擎,占比90.61%;微软必应搜索占比3.24%,排名第二;在国内销声匿迹的雅虎搜索占比2.09%,排名第三。
图|2018年4月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来源:联讯证券研报
可见除了百度以外,市面上还有很多搜索引擎产品可供选择,但这么多年来百度仍然是国内搜索引擎“一哥”,甚至成为了网络搜索的代名词。这与用户习惯不无关系,但也与市场整体情况和国家政策相关。
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时,根据艾瑞网数据,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有80.2%份额,Google下降至14.1%,所谓的“良心”搜索引擎并没有大范围获得中国网民的青睐。其去年曾有返回中国市场的动作,但目前来看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尚无实质进展。
而国内目前其他相对主流的搜索引擎,国内市场排名第二的神马搜索则主要依靠的是UC浏览器及阿里系的全域资源优势,专注移动渠道,UC浏览器的6亿月活用户,是其重要的用户来源。
再如搜狗搜索,其还将新闻和自媒体分开展示,但从起市场份额来看,搜索业务并不占大头,公司的“搜狗输入法”倒是更受欢迎,占据输入法市场份额达到60%,搜狗王小川提出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战略并没有真正实现。
图|搜狗搜索界面,来源:搜狗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声:”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已死。Baidu.com已经不是你寻找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地方,而是百度自家的站内搜索;它将你引向的不是中文互联网中的优质精神食粮,而是囤积在自家的腐臭变质内容。写到这里,很是悲哀:偌大的中文互联网竟已堕落到如此境地,连一个搜索引擎都没有了。”
所以百度搜索“一错再错”,在有的选的情况下,却难有人撼动其在搜索引擎的市场龙头地位,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用户习惯使然不得而知。“连一个搜索引擎都没有了”实属夸大,但用户确实需要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