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要使用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呢?问这问题前,首先要明白 RPA是什么?RPA并不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而是个人工智慧时代的「操作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RPA就像人类的双手,它可以模拟用户的操作行为,从而替代员工完成某些工作流程。
多数企业都需要一个契机去启动任何新事物带来的变革,这个过程就像要企业、公司突然放下老式的 IE 浏览器改去使用 Firefox 或 Chrome,或是作业系统从 Windows 改成使用 Linux .这些令人措手不及的状况,都可以同理到那些在组织待的比较长并已经习惯既定模式的员工的反抗心理,即便我们先有心理准备,现实跟理想的差距总是比我们预期的大。
相信许多企业开始探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的愿景之前,也开始回头检视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到底有没有折中的方法可以让目前的办公室流程加速又能不用换系统,RPA 其实就是这样的需求下的产物。RPA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重复处理」人工的电脑作业。从办公室端的使用者来看,通常 RPA 的部署,只需要短时间的操作与偶尔的维护,例如如何快速自动订单资料到销售系统,员工就开始想像自己有多少个无聊重复又冗长的工作,并向顾问提出不同类型的工作丢给RPA执行的可能性。
80% 的公司没有单一的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统。
即使是包含各种模组像财务、HR、通路、原料管理…等功能完善的 ERP 领导厂牌如 SAP、Oracle、Salesforce 等等,都很难真正落地到各式各样且繁杂细琐的公司业务需求。此外写开发客制化程式硬是去修改系统成用户所想要的样子的过程中,也会使得整个系统被卡死在目前的状态。而现实环境是动态的,企业不一定一直有预算和资源,找原先负责的厂商去持续因应变动的环境,继续进行客制化程式的开发。
大型企业包含 Google、Microsoft、HP 等,全球已经超过 1/3 的企业都已经导入 RPA 系统,相信大型科技企业完全不缺乏顶尖的工程师,但我们总是得先思考效益问题,到底要保持现有的工作流程,还是要另起炉灶去整合、连接不同的系统,衡量评估后建立新系统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人力不见得较少。可想而知要撼动一个复杂的大型 IT 专案,没有足够的准备、各方配合、够力的主导…的话,成功机率就会极低,更何况如果任何专案只要不成功就会使得流程更加零碎。
那在来说说 RPA 该怎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假设你原先导入的 ERP 系统无法自动把采购申请( Purchase Request )转成采购订单( Purchase Order),导入的厂商就没办法帮你客制,因而需要多了许多人工作业去弥补这一段落差,这时就可以考虑用 RPA 系统来衔接操作不同的数位操作画面。现在的 RPA 技术也越来越进步,针对应用软体的使用者介面上像是按钮、工作视窗或是萤幕大小等细微变动的容忍度越来越好, RPA 会自行调整去因应目前的环境。
RPA 的核心精神就是不侵入性, 它是一种不具侵入性的系统软体,像是以 Citrix、。NET、HTML、Java 等技术所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大多都支持RPA,此外常见商业系统软体如 Mainframe Terminals、SAP、Oracle、Blackline 等等也支持RPA.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