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人還不知道RPA為何物時,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早已成為風投圈為之瘋狂的新風口。眼下RPA 市場每年的增速都超過 100%.調查顯示,未來 5 年,全球 RPA 市場規模甚至有望增長至 1000 億美元以上。RPA 是什麼?為什麼會如此火熱?
目前,人工智慧與產業結合呈爆髮式增長,是未來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大趨勢之一。人工智慧有望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支撐,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一波高速發展浪潮。
伴隨人工智慧浪潮的掀起,作為其細分領域的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也極其迅速。起源於上世紀末的 RPA 正在隨著 AI 技術加持走向爆發期。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是一類自動化軟體工具,但它並不像人工智慧一般有智力化行為參與工作;RPA 通過模仿人類行為、對工作流程的優化重塑、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將人們從重複、簡單、繁瑣的事務性流程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工成本。
RPA 的一大"賣點", 即"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只不過這裡的機器人是一種虛擬化的存在。簡單講,RPA 就是一種能夠代替人工對大量、重複且基於一定規則的工作進行操作的軟體或平台。通過模擬用戶點擊、複製等操作行為,RPA 機器人即可完成數據的檢索、加工與分析,圖像的識別與處理,平台的上傳與下載,信息的監控與產出等任務,有效解決企業工作效率低、人均產出少、流程複雜易出錯、人工成本高等痛點。
另一方面,作為未來企業受益於 AI 技術的主要途徑,RPA 和人工智慧 (AI) 有著更為"親密"的關係。如果將 AI 看作是機器人大腦,那 RPA 就是機器人的手腳。RPA 機器人能夠將簡單的工作自動化,為 AI 提供大量數據。AI 則根據 RPA 提供的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並進一步改善流程。二者互為補充,將會為當前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更為出色的服務。
RPA機器人的執行效率遠高於人工操作,出錯率極低,還可實現 7x24 小時不間斷運行。在銀行業、保險公司、財務稅務、人力資源、金融業、製造業、信息技術、運營銷售等重複勞動率高的行業里,目前,RPA 得到了較多的運用。它可以通過用戶界面使用和理解企業已有的應用系統軟體,將基於規則的常規操作自動化,例如讀取郵件和系統、計算、生成文件和報告、檢查文件等。
2018 年,RPA 全球市場的營收總額同比增長了 63.1% 至 8.46 億美元,成為了全球企業中軟體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能擁有如此良好的預期,主要源自企業對 RPA 項目的認可,以及由此帶來的高投資回報率 (ROI) 的吸引。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在降本增效方面面臨的考驗也更加嚴峻。RPA 的出現則確保了企業業務流程能夠以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運轉。
RPA 行業為何這麼瘋?
在項目匱乏的 2019 年,RPA 正在成為全球風險投資界追逐的新風口。
2018 年全球 RPA 市場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 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NICE、Pegasystems.這五家企業佔據了全球 47%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公司佔據了 13.7% 的市場份額。
相較於國外 RPA 公司的發展速度,中國本土的 RPA 公司則處於起步階段。由於金融企業對於數據安全和系統的穩定性要求比較高;針對本地企業的訴求,RPA 產品要有一個本地化的過程等因素,RPA 在中國相對來說還屬於新興事物。
在過去一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 238.2 億元,依照這個發展速度,預計到 2022 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千億。隨著當前人工智慧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地,國內 RPA 市場規模也必將迅速擴大。
伴隨中國人工智慧浪潮的掀起,國內 RPA 行業異軍突起,除了專註於做 RPA 技術與產品的公司加緊布局外,越來越多非 RPA 出身的企業也正渴望進入這個賽道。包括銀行、零售商等在內的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基於現有 RPA 技術研發自家 RPA 產品,比如光大銀行 RPA、阿里雲RPA、蘇寧 RPA 等。
與國外 RPA 行業的成熟相比,國內 RPA 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 RPA 競爭格局還算較為清晰。面對百億級藍海,國內有望出現新的 RPA 獨角獸嗎?
目前,國際上的 RPA 技術已經成功並深入的應用於金融、政務、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廣泛領域。而 RPA 覆蓋的行業領域,就是量大、標準化程度高,規則簡單,不需要人進行複雜判斷的流程。這意味著其實每一個行業都可能會有符合這個標準的流程,通過其自身不斷的進化。未來,RPA 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