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的算法團隊獲得了金融賽道第三名,今年又獲得保險文本視覺認知問答的第一名,AIWIN我們贏了!" 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在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AIWIN)頒獎現場興奮地表示.
作為RPA行業的國內頭部玩家,RPA+AI的打法讓來也科技在賽道內快速發展,率先衝到C+輪,吸引到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紅杉資本、光速中國等明星機構的青睞,更是獲得了微軟、德勤等大客戶的戰略合作認可.
今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7家RPA企業獲得融資.海外RPA獨角獸軟件外包公司UiPath更是在4月登陸紐交所,一躍成為市值360億美元的IPO明星.
企業端強勁的數字化需求,加上已被海外資本市場證明的高估值,讓RPA(機械人流程自動化)這個本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自動化方案賽道在國內也頻頻出現大額注資.
時至今日,RPA通過自動化重複性高、附加值低、規則統一的工作,消減人的工具屬性.在人力成本逐步增加的今天,好用的產品能幫企業和用戶個人降本增效.傳統軟件廠商、AI廠商、低代碼平台、雲計算公司、初創企業、BAT都在RPA賽道上爭先恐後地下注.
"現在還只是RPA的早期階段,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在研發上如何投入都不會為過."汪冠春表示,AI是一個很大的概念, RPA是AI落地的一個載體,是AI整個大領域當中最貼近政企業務的一個細分賽道,也是在中國甚至全球範圍內增長最快的一個軟件賽道.
RP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AI可以讓RPA變得更智能.二者緊密結合,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生產力.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獵雲網採訪到了來也科技CEO汪冠春以及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臨港科創投總經理吳巍,與他們聊了聊以AI和RPA為兩大抓手的來也科技在這個趨紅賽道的思考和布局.
原生AI基因打造競爭壁壘
作為一家RPA+AI智能自動化領域的領導者,來也科技生於AI、長於AI.
2015年,一支常春藤盟校博士團隊共同創辦來也科技.其中4位聯合創始人有3位都是博士學位,其中CEO汪冠春和CTO胡一川都是機器學習方向,這一學術背景讓來也科技自帶AI基因.
他們希望將來也科技打造成一家智能機械人公司,公司的核心技術涵蓋機械人流程自動化(RPA)、流程挖掘、自然語言處理(NLP)、智能對話交互、文字識別與圖像識別等.
創業初期,汪冠春發現在前端業務上,來也科技的對話機械人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客服、營銷、銷售等內部場景的自動化.隨着企業後台也存在各種各樣操作軟件任務的自動化需求,來也科技的RPA產品便應運而生.
時至今日,隨着自動化更多地深入到每一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案當中,也逐漸成為CEO以及CIO的關注重點,來也科技就應勢推出一體化的智能自動化平台,將RPA和AI能力相結合,來滿足客戶在更高價值、更複雜的流程上實現自動化的需求.
在汪冠春看來,AI讓軟件機械人能夠具備理解交互和決策能力,RPA讓軟件機械人具備了操作執行的能力,兩者相結合,軟件機械人才能夠真正去處理更多高價值的複雜場景,像一個真正的白領員工一樣,除了操作之外,還可以做認知跟決策相關的工作.
做交互界面自動化的機器,需要一定程度上很強的客戶端開發或軟件工程的能力;而AI算法又是另外一部分能力,去跟數據打交道,建立模型去持續優化.傳統RPA廠商很難將RPA和AI能力兩手抓,強大的原生AI能力是來也科技的競爭壁壘.
汪冠春表示,公司核心研發團隊都是開發AI或者自動化產品的元老級參與者,來也科技通過將RPA和AI的人才相互學習和融合,可以開發出全中國甚至全球最創新、最好的RPA+AI的產品."來也科技把RPA作為很重要的一個抓手,通過AI能力不斷完善,來讓業務有更大的差異化."
經過幾年的打磨,來也科技的產品架構有着清晰的RPA+AI布局:一邊是以來也UiBot為主體的RPA產品,另一邊則是對話機械人"吾來"和AI能力平台"UiBot Mage"的AI能力載體,以API接口的方式進行功能調用.這些產品可以滿足從C端到中小企業甚至500強企業的工作需求.
據悉,來也科技每年會投入大量金額在研發的團隊組建和升級,目前公司已經擁有200多項RPA+AI的專利,數量位列行業內全球第一.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來也科技更是取得了本屆AIWIN算法第一的成績.近年來來也科技業務不斷增長,於去年 Q4季度企業業務就已經實現盈利.
核心賦能三大行業,數字政府快速見效
在汪冠春看來,融資、估值只是衡量企業在行業地位的一個維度,更重要的是看市場覆蓋率、佔有率和影響力.而來也科技當下覆蓋的客戶數量,生態中的開發者數量和合作夥伴數量是國內RPA行業的絕對領導者.
作為一家兼具原生AI能力和RPA能力的企業,來也科技打造了滿足政企大客戶需求的一體化智能制動化平台,其中最主要面向三大行業:金融、電力和政務.
隨着國內數字化信息化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在數字化這一輪新浪潮中,金融和電力有着較好的基礎,依然會保持領先性.所以在RPA、AI新技術湧現的時候,金融和電力都把RPA+AI作為了新一輪數字化轉型當中的重要抓手.
而隨着數字經濟成為國策,政務也提倡自動化和智能化.汪冠春表示,RPA技術作為連接各類軟件應用的連接器,是政府部門在數字化轉型當中能夠快速看到效果落地的技術方案.
他坦言,去年在布局政府業務時, RPA機械人流程自動化還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所以來也科技在政務行業屬於"主動出擊".
"我們拿着在企業里驗證過的場景和經驗,去跟政府部門交流碰撞,幫助相關場景應用落地,把機械人流程自動化、數字公務員、數字僱員等概念輸出給政府的業務部門.今天我們看到有一些地區政府已經是非常快地擁抱了機械人流程自動化和AI,通過來也科技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一網通、跨省通等問題."
據汪冠春透露,目前來也科技RPA+AI技術已經落地近20個省,譬如來也科技助力張家港搭建智慧城市機械人運營中心,可以圖文結合展示"數字勞動力"的執行次數、時長、事項、部門等多種要點信息.試運行期間,在近 27 個部門上線部署了124 個"數字勞動力",涉及流程事項多達 157 個,已累計為政府節約工時 4800 多人天,預計年節約工時能達到 9000 人天.
汪冠春表示,來也科技做機械人流程自動化,是通過交互界面自動化的方式去把一些數據打通,讓人的生產力變得更高,最終提供更好的用戶服務體驗.這樣的RPA+AI的解決方案,相較於構建數據中台,做總線、API的打通方式,投入周期更短、部署方式更靈活且能快速見效.
"做數據中台的企業需要大投入,去升級整個業務平台,之後再考慮RPA機械人自動化這樣的方案.但事實上,在沒有預算去做那種大規模項目升級的情況下,政府會希望在某些關鍵業務流程上面去提效實現自動化,這個時候來也科技的產品就變成最好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來也科技在金融、政務、保險、電信、運營商、電網這些行業都已深度覆蓋,未來也會大面積進入零售和製造業.汪冠春表示,製造業在擁抱工業互聯網的同時,會有非常強的意願去落地.
"來也科技在選擇進入垂直行業的時候,會評估這個行業的準備程度,譬如是否有基礎的信息化,以及行業內企業的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他表示,RPA+AI的方案落地產生的收益足夠大,則在行業中快速鋪開的可能性就越高.
市場高速增長,來也科技"雙生態"布局海外
過去,大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裏有上百個財務的人員,基於規則做報銷報稅、合同比對審核、資金管理等業務流程.但現在,這些重複的流程可以交給一個數字員工,用機械人自動化開發出來的軟件機械人來完成,如此一來就可以省掉這部分重複操作的人力,讓他們去做更高價值的事情.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當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活動可以在大約60%的職業中實現自動化.可見,企業或組織業務流程自動化正在成為廠商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自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Kiva組成亞馬遜機械人以來,諸如阿里雲、華為雲、谷歌雲、微軟等雲廠商巨頭紛紛入局,同時還有UiPath、Blue Prism等新銳加入.
當前,RPA市場高速增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賽道競爭日趨激烈.根據IDC預計,到2023年,全球RPA市場規模達到39億美元,中國RPA市場具備較強增長動力,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2億美元,2018-2023年複合增長率為64%.此外據Bain&Company估計,自動化軟件的潛在市場規模增加到約650億美元.
"我們認為未來的3-5年里,每一家企業都會引入軟件機械人這種數字員工.我們已經看到世界500強企業在過去三年引入軟件機械人的比例接近100%.接下來可以預見中小型企業也都會引入,大型企業裏面數字員工的數量會大幅提升."汪冠春表示,中國RPA+AI市場成長最快、客戶要求最高,一定程度上會對廠商的AI創新,以及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提升.
Accel資本、谷歌CapitalG、騰訊投資、紅杉資本等明星機構對RPA廠商的資本助力也不難看出賽道的火熱.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作為省市級第一支國資背景、聚焦科技的產業投資基金,更是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已經投資了地平線、滴普科技等知名人工智能的企業,其中包括RPA+AI的頭部玩家來也科技.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臨港科創投總經理吳巍表示,投資來也科技,是因為其行業頭部的地位和高增長曲線,同時也看中創始人團隊的實力.
"創始團隊最早做過的軟件機械人產品是服務於個人用戶的,比如之前的按鍵精靈和小來陪伴機械人.到現在,來也科技的智能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也已經服務了近百家海內外500強企業.從個人到小客戶再到大客戶的過程保證了產品是經受過考驗的,既易學易用也性能強大."
來也科技C端產品形象"小來"在WAIC被粉絲追捧 來也科技C端產品形象"小來"在WAIC被粉絲追捧
在吳巍看來,來也科技為中國政企數字化轉型創造價值的增長空間.她認為,具備原生AI和RPA兩個維度能力的來也科技,自然也是最能滿足中國客戶和夥伴需求的廠商,能夠幫助政企從前台、中到後台都能夠實現端到端智能自動化.
此外,來也科技最區別於其他廠商的是"雙生態戰略":堅持培育開發者生態和堅持賦能合作夥伴生態.從個人到小企業再到大企業,從AI到RPA+AI,從面向外部顧客的前台業務自動化到面向組織內部的中後台業務自動化,來也科技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國外的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發展道路.
據悉,在來也科技國內獨有的"平民開發者及合作夥伴雙生態"布局中,已有近 40 萬平民開發者與 500多家全球合作夥伴.在2017年和2018年,中國移動、沃爾瑪以及NIKE等世界500強的企業客戶就成為了來也對話機械人平台的客戶,微軟、德勤這些知名企業也將來也科技選為首家RPA行業戰略合作夥伴.
在汪冠春看來,開發者和大合作夥伴能夠使RPA+AI的生態更繁榮,同時開發者的存在可以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來也科技的機械人商店提供了一個變現方式給到這些開發者,把他們鏈接到有自動化需求的中小企業主,這是來也構建繁榮的開發者社區很重要的一點."
去年年初,來也科技更是在疫情下逆勢增長,開啟全球化戰略,並在今年一季度,在新加坡成立了亞太總部,同時布局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泰國和印尼最大的集成商也成為了來也科技的海外合作夥伴.
在汪冠春看來,像東南亞、拉丁美洲這樣的新興市場在全球範圍內還是相對藍海,沒有完全被巨頭壟斷,可以讓中國先進的RPA+AI廠商實現彎道超車,同時積極布局歐洲等相對成熟的市場,用來也科技的原生AI能力和全球開發者生態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差異化解決方案.
在技術的更新迭代下,科技重塑了社會.RPA+AI打造的新型人力資源,成為每一家企業的剛需.
吳巍表示,在RPA成為人類歷史上發展最快的訂閱類企業軟件市場,且各行各業都在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來也科技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發展和增長,有望成長為紮根於中國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