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短篇小说的《那山、那人、那狗》,故事叙述着一位长期在山中跑邮路送信的老乡邮员,由于年纪大了必须退休,又不放心将工作交由其他人,因而交给自己的儿子负责。老乡邮员不放心儿子第一次送信,决定跟随儿子走这一趟路,还有陪伴自己多年忠心的狗「老二」也一同随行。整部影片记录着老乡邮员每次送信必经的驿站,走了十几二十年的路,对每站的人都是有情感的,甚至与那山、那风吹,都是点滴在老乡邮员的心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乡邮员为人慈善的那一面,在有个村落「寒婆拗」,乡邮员特别交代儿子每次送信都要送去一位叫「五婆」的老婆婆。五婆双眼失明,孤零零的每天等孙子的信,也等孙子回家。五婆儿子死了,孙子是位大学生又是国家干部,对老婆婆的关心仅有每年一张贺卡和一张汇票;老乡邮员不忍见五婆成天盼孙子的信,所以常常写信给老婆婆,以为是孙子的孝顺,但这一骗就骗好了几年。这次老乡邮员特地来跟五婆道别,并且告诉她以后送信的工作就由自己的儿子来做,五婆说「他行吗?」由这句话可知五婆对老乡邮员的信赖全在于此。离开寒婆拗后,儿子教训起父亲,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的样子,「我能做的就做,天花乱坠的想法做不成又有什么用?」老乡邮员这么告诉儿子,儿子似乎体会不出父亲那样与人的互动,有种深厚的情感存在。
《那山、那人、那狗》除了描述老乡邮员与山、与人的情感,更道出两代的亲情。儿子对于一个月回家一次的父亲,感觉到陌生而产生害怕。但在那一段跋山涉水的邮路上,却激起了许多两人情感的涟漪。先到第一个村落时,在村里的秘书与老乡邮员的对话之后,儿子见到父亲忧愁的脸,两人的情感只因一对话而更加深彼此的认识与情感,但彼此却仍然无法以言语表达;尤其当父亲说「哪有人自己给自己表扬的?那谁表扬村里的人?」出村的时候,老乡邮员没有回头,而村里的人送他们出村,儿子明白刚刚的对话其实有些伤到父亲的心,父亲何尝不想要?只是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得到。但也不能说老乡邮员这几十年来的辛苦没有得到什么,因为从很多地方就可以看的出来,老乡邮员得到的是乡亲们的肯定与信任。这条邮路多么蜿蜒、陡峭,老乡邮员认为邮路就是邮路,要走的踏实,走的有准头,「辛苦」但是越苦越有理想,想的事情多了,人遇的也多了,不为什么,就为了住大山里的乡亲们。老乡邮员的责任感,从那大风把信件吹的在风中乱飘看出,老乡邮员的著急,又跌又撞,虽没有得到儿子的赞叹,却让我因为老乡邮员的举动而深深感动;而在忠心的「老二」陪伴下,令老乡邮员也感到欣慰与骄傲。当儿子背着自己的父亲涉水时,心想着村里人说「如果儿子能背得动爸爸,表示这儿子长成了。」而老乡邮员脑海里却回想起自己背着儿子小时候的画面,流下了眼泪,如今角色换了,我想对于两人心情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剧中,父亲在第一次躺在儿子身旁的时候,他开心的笑了,我想这画面令人省思的是,现今社会中大部分的父母亲与自己的小孩相处时间渐渐缩短,更别说停下忙碌的时间陪小孩,听小孩说一句话,彼此的疏离造成两者只给予彼此金钱与物质上的照顾,但是父母亲所想要的不就是简简单单的亲情,或许一个拥抱就足以让父母亲开心,或许一句「爸爸」或「妈妈」就足以让父母亲辗转难眠。剧情接近尾声时,老乡邮员也体会这几十年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与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当儿子一觉醒来,将笨重的邮包往身上一扛,「老二」对于离开老乡邮员的不舍,不时回头望着老乡邮员,又跑回老乡邮员的身边,最后老乡邮员的情感发挥到最极限,望着儿子的背影,望着「老二」的影子,老乡邮员的不放心,也不舍孩子辛苦的心表现于脸上,令人再三的泪流满面,于是,那人、那山、那狗构筑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串串人性的感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