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勤发布的《2021年全球首席采购官(CPO)调查报告》显示,在创新技术采购领域,RPA已成为首席采购官们的采购重点。RPA的采购率从2019年的2.4%上升到2021年的27.5%,增长了10倍以上。
那么是什么让RPA成为各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纷纷尝试的"宠儿"呢?围绕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研发商、企业客户双方各有什么样的诉求?
一、企业客户:RPA契合核心需求
(一)数字化转型加快,业务流程自动化需求增加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建设了大量分立的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线上化,但是很多敏态业务流程无法通过系统固化执行,因此产生了大量需要人工执行的重复性的系统操作流程,成为机械性的低附加值劳动。另外,大量业务流程需要进行繁琐的跨系统操作,并形成了数据孤岛,企业对于跨系统流程连接和数据集成的需求不断增长,需要应用RPA软件实现流程自动化执行。
(二)企业核心诉求明确,RPA助力其降本增效
企业对RPA软件的核心需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可以实现跨系统的流程自动化执行。因为企业业务流程中存在着大量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重复、频繁、数量大而且复杂性较低,由人工完成非常容易出错,且效率低下,占用工作人员大量时间,无法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任务。因此企业需要发现存在自动化潜力的流程,从而应用RPA软件实现自动化执行。
二是可以实现RPA的敏捷部署和运营。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动态变化的,且需要持续扩展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场景,并实现统一的管理。因此,需要RPA软件能支持便捷的机器人开发和灵活部署,并能快速适配业务流程的变化,同时具备完善的平台化管控能力。
三是价格合算,毕竟企业为了盈利,必须把成本计算在内,相比起人力成本,从长远来看,RPA是不错的选择。拿社保RPA来说,相同时间内一个社保机器人能处理的社保业务是人工的N倍,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
二、RPA厂商:用实力为产品背书
(一)硬实力:技术性与易用性兼备
从技术性来说,RPA软件需要具备OCR 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力,从而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一定的认知决策能力,可以支持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另外,厂商的RPA软件需要具备完整的设计平台、机器人、控制平台"三件套",形成RPA软件和管理平台,能实现对RPA机器人的统一管控,包括多个RPA机器人的协同工作、灵活的权限控制、机器人工作日主追踪与实时监控等。
从易用性来说,厂商提供的RPA软件设计平台能够封装常用的功能组件,提供低代码的流程开发模式,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能够提供RPA机器人应用市场,或针对某些特定业务场景封装的开箱即用的RPA机器人,实现RPA的快速落地。
(二)软实力:服务至交付全流程
厂商需要具备完善的服务能力,能通过自身咨询、实施团队或者合作伙伴,为客户实现从业务流程咨询到交付实施的RPA整体解决方案落地。
以及后续的产品升级,厂商需要具备提供持续测试、持续迭代、持续部署和持续运维监控的闭环能力,及时响应、快速更新系统。对于这些维护服务,企业无需额外支付维护服务费,任何时候使用的都是最新版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