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清在长津湖大胜,指挥打捞阿波丸沉船为何无功而返?

彭德清将军在抗美援朝时期,指挥的长津湖之战大获全胜,远近闻名,而且拍摄的电影也是大获成功,票房不菲。但是,解放后彭德清将军在交通部时,指挥过打捞阿波丸沉船,但是一无所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阿波丸”号是日本的万吨轮船,失败前夕,从新加坡装载黄金40吨、白金20吨等物资,并搭载军政人员2000多回日本。
1945年4月的一天,“阿波丸”号到达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附近,美国潜艇多次发出信号,令其停船,“阿波丸”号仍然高速航行,潜艇发射两枚鱼雷,击中后,它很快沉入海底,人员只有一人获救,媒体报道说,货物总价值50亿美元,是沉入海底的最大财富。

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只有我国政府有权打捞“阿波丸”号。1976年8月,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通报了“阿波丸”号情况。1977年1月,交通部和海军召开会议,研究打捞“阿波丸”号相关事宜。会议最后商定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上级有关部门也批复同意。5月初,四艘打捞船组成船队正式进驻作业海域,成立现场指挥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
1980年,潜水员将“阿波丸”号的船头吊出海面,工程圆满结束。3年多的打捞中,600多名潜水员水下作业,打捞船船作业一千多天,潜水三千多次,水下切割二千多平方米,水下爆破六百多次,捞起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五千多吨。
1987年,美国公司又进行两周的打捞,仍一无所获,引起不少猜测,黄金等物品不知道如何消失了。后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日本人的烟幕弹,根本就没有黄金;二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安装了自爆装置,鱼雷袭击时,船长自爆,装有财宝的箱子炸得粉碎。
彭德清将军在长津湖大胜,但是指挥打捞阿波丸沉船无功而返,还是很有意义的。
通过打捞,海军和交通部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在各方面经受了实践锻炼,潜水技术有较大提高,学会了在60米水深的切割技术,切割钢板能力提高几倍,打捞船就位提速几倍,撤场提速几倍,揭盖越揭越大。这些进步都是有实际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