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压药的最佳时间公布!专家忠告:吃错了时间,效果或大不相同-吃降压药什么时间吃比较好一点
原标题:吃降压药的最佳时间公布!专家忠告:吃错了时间,效果或大不相同
导语: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中推动血液所产生。
高血压被定义为血压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高血压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肾脏和其他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的风险。
血压的标准范围是多少
血压的标准范围通常是以毫米汞柱(mmHg)单位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专业机构的定义,成人的血压标准范围如下:
1. 收缩压(高压):正常范围为90-119 mmHg。
2. 舒张压(低压):正常范围为60-79 mmHg。
根据以上定义,正常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在120以下,舒张压在80以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存在个体差异,且血压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生活方式等),因此,血压的标准范围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
对于高血压,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分类来进行判断:
- 高血压(I级):收缩压为140-159 mmHg,舒张压为90-99 mmHg。
- 高血压(II级):收缩压为160-179 mmHg,舒张压为100-109 mmHg。
-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为180 mmHg及以上,舒张压为110 mmHg及以上。
吃降压药的最佳时间公布!专家忠告:吃错了时间,效果或大不相同
降压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可能因药物类型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一般性建议:
1. 服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尽量在每天的相同时间服用降压药,以帮助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水平,这种规律的服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早上服用:许多降压药物(如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通常建议在早晨服用。这是因为早上的血压往往较高,服药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医生的指导: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非常重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医生可能会推荐特定的服药时间。
不同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以因个体差异、医生的建议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降压药物的一般服用时间: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速尿等):通常在早上服用,以避免频繁排尿影响睡眠。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如洛沙地平、氨氯地平等):通常可以在早上或晚上任意时间服用。
3. 西咪替丁:通常在早上空腹服用,因为其对胃酸的影响可能会受到食物摄入的干扰。
4. 贝那普利、非洛地平:通常在早上服用,以利于控制白天的血压。
常用降压药有哪些种类?
1. 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这类药物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的生成,从而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2.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3. 利尿剂:分为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量,降低体液量,达到降压的目的。袢利尿剂如吲达帕胺也有类似作用。
4. 钙通道阻滞剂:有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心脏收缩和外周血管收缩,降低血压。
5.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通过阻断β受体的激活,减慢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血压。
6.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药物:如甲基多巴、氯噻嗪等,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来降低血压。
如何选择抗高血压药?
1. 考虑基本原发病:如果高血压是由其他原发病引起的,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应首先治疗原发病。药物选择时,可以考虑与这些原发病治疗相互协同的抗高血压药物。
2. 考虑高血压的程度和机体的整体状况:对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常见的首选药物是ACE抑制剂、ARB或钙通道阻滞剂。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尤其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3. 考虑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于老年患者,应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选择降压药物。女性患者,特别是孕妇,应避免使用ACE抑制剂、ARB等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4. 考虑伴随疾病: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应选择具有附加治疗效果的药物。例如,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被推荐为首选。
5.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这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指导,并密切监测反应来进行调整。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按医生的指示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减少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压升高或其他副作用。
2. 规律服药:将服药时间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持续稳定作用。
3. 遵守饮食限制:有些降压药物需要配合特定的饮食进行,如低钠饮食。遵守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4. 调整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饮酒、戒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5. 定期测量血压:购买一台血压计,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和医生进行沟通和调整治疗方案。
6. 注意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头晕、乏力、便秘、水肿等,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
7.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告诉医生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保健品或补充剂,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8. 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如果你对某种药物有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应与医生咨询后进行调整。
9. 不要自行停药:即使你感觉血压已经控制良好,也不要自行停药。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回升或其他潜在的风险。如果想要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应先与医生咨询。
10. 定期复诊:定期回访医生,复查血压,并随时告知医生治疗效果和不适情况。定期体检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肾功能等也很重要。
降压药必须要长期吃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降压药需要长期使用,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通常不能通过一次性治疗完全根除。
降压药物的作用是控制血压水平,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并且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然而,治疗高血压的方案是基于个人情况而定的。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或有明显的生活方式改善且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适当降低药物剂量或尝试停药。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总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随医生复诊,以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