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瞳》热播,假鼻烟壶先闹笑话,你了解多少鼻烟的历史?-黄金瞳的危害
由张艺兴主演的电视剧《黄金瞳》的播出,对于科普古玩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编也希望可以出现有更对此类作品。
虽然电视剧和小说里的剧情有所差异,但编剧也很用心的选择一些古玩杂项来配合剧情,在第一集中就出现了假的鼻烟壶,因此主人公张艺兴和小伙伴在琉璃厂闹出不少笑话。
今天姑且不谈鼻烟壶的真假,先来说说鼻烟壶的历史吧!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然而,鼻烟并非本地货,是洋玩意。
鼻烟的出现故事还要从15世纪末的美洲大陆说起,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他手下的一名加叫罗曼佩恩的传教士从土著印第安人手中获得了一种黑色的粉末,告诉他“你需要往鼻子眼里面吸这种粉末”。你猜到了吗?是的,这就是鼻烟,由此鼻烟飘洋过海传入欧洲。

清末文人赵之谦的《勇卢闲话》中记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9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文中的“意大里亚国”就是意大利,大西洋泛指中国以西的大洋并不是现在的大西洋。另外,“万历9年”是错误的,应该是“万历29年”,史书中记载利玛窦是在万历29年到北京的。

当时,利玛窦给万历皇帝进供了鼻烟和鼻烟瓶,鼻烟瓶整个装的是鼻烟。虽然鼻烟传到中国是在明朝末年,但因为闻的人少货源也不多,所以鼻烟并没有流行开来。
鼻烟壶的出现清朝初期,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到康熙23年,康熙帝南巡的时候遇到了西方传教士,传教士上供了四件洋玩意,康熙当场传旨“朕已收下,但此等方物,你们而今亦罕有,朕即将此赏赐你们,惟存留西蜡即是,准收”。西蜡(snuff),音译过来的,意思是鼻烟,后又称作“士拿乎”。当时,外国传教士上供给康熙皇帝的鼻烟盒是用金属做的盒子,随身携带不便的同时,还容撒掉。因此从康熙年间,宫廷造办处就开始少量制造鼻烟壶。
现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藏着一件“铜胎画珐琅红白梅花图”鼻烟壶,一件“铜胎画珐琅花蝶图”鼻烟壶。他们底部都有康熙御制的字样。

清康熙画珐琅梅花鼻烟壶
雍正在位时,几乎每天都会彻夜批奏章,在没有咖啡和红牛的年代,除了喝茶,相传雍正皇帝熬夜就靠鼻烟。“士拿乎”的洋名,雍正觉得特别别扭,直接赐名“鼻烟”。
在《活计档》中记载,雍正皇帝经常让工匠们制作各种颜色的玻璃鼻烟瓶,尤其紫红色的鼻烟瓶,雍正皇帝点名要了好几次。

乾隆皇帝常常以鼻烟赏赐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礼记·缁衣》中有一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乾隆把鼻烟当做奇珍异宝,因此诸王、贝勒、大臣都把皇帝赐给鼻烟看作是最大的奖赏。也正是如此,装鼻烟的鼻烟壶材质更贵重、花样造型更精美。

咸丰、同治以后,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庚子(1900年)年间义和拳起事之后,吸鼻烟的风气则日渐衰退。此后的多年间,由于战乱普通民众很难消费得起,吸鼻烟的多在上流社会。到民国以后,吸鼻烟最终被淘汰,但是鼻烟壶却成为艺术品流传了下来。

鼻烟壶的历史介绍完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文玩故事,欢迎藏友们在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