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影会被水军击垮吗?
编者按:最近豆瓣显然是有些不太平,先是因为涉嫌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下架,而后又因为水军控评,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豆瓣已经做出了回应,还是引发了巨大的讨论。豆瓣电影因为其独特宽容的打分机制,每年都要和演员、导演以及相关的影视剧交锋,即便豆瓣有自己的理念,水军入侵已经成为豆瓣无法忽视的问题了,那么水军会成为压垮豆瓣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一场“阴谋”的暴露
豆瓣此次打分事件主要在《风起洛阳》这部剧上,原本12月1月晚20点开播,但因为其他原因推迟到了21点才开播,此时这部剧未播已经开始有水军冲进来打分,按照豆瓣的说法,打分呈现一星和五星两个极端,有意思的是,在八点开始之后,五星评论超过33万次,而一星评论则是3778次。
这部电视剧播出后,五星评论有9万多条,一星评论为8万多条,而豆瓣表示,按照上映前评分评论无效的规则,豆瓣清理了8924条内容,开播后同样清理了4215条非正常内容评论,并对相应账号进行处理。豆瓣表示,《风起洛阳》共有14万名用户进行正常评价,豆瓣清理了2万余条非常正常内容,包括五星评论12366条,一星评论6610条。
另一部电视剧《谁是凶手》豆瓣也给出了相关的说法,并表示豆瓣商务并未与任何评分有合作,同时豆瓣也坚持中立原则,这是创始人阿北的承诺。
但从这次未播先打分来看,其实行业里已经被水军和粉丝冲击了,这其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些影视公司的操作,竞争对手的恶劣操作,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也正是因此,豆瓣常年都在被质疑,只是这次因为央视报道水军内幕以及相关粉丝的不满意,成为了舆论的中心。
作为曾经豆瓣的重度用户,也有幸见识了诸多的水军,基本上控评价格并不贵,早些年疫情之前,还真有一条5毛的高价,此后价格就下降了,基本的评论只有2毛一条,优质的评论才会3毛一条,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至于档次更低的机器人水评论、水打分就更乱了。
豆瓣有错吗?
事实上,这次笔者并不想为豆瓣开脱,只是豆瓣的打分机制确实要更差一些。以烂番茄为例,其中包括几千名认证的专业影评人,这些人的打分权重要更高一些,而普通用户并不能够直接影响一部剧的评分,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意打分的问题,当然,烂番茄也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开和公正显然是不能共存的。
阿北的设想很美好,他认为豆瓣并不需要权重更高的专业影评人,而是需要对大众开放,而且还要考虑各种情况,比如用户心情不好的时候打的低分,同时豆瓣也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来防止恶意刷分,包括会定期清理不正常的评论和评分。
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评分大门的敞开,而搞定普通用户显然要比专业影评人难度更小(虽然专业影评人恰饭的也很多),于是就催生了水军这个行业,毕竟大门敞开就诞生了“商机”。同时,豆瓣整体的打分人群确实更多,比如《让子弹飞》有超过143万人评价,超过90%的人打了四星以上。
但对于一些关注度没有那么高的电影,可能有效评价就降低到几十万,而如果有关各方想要达到效果,可能耗费不多就能够影响评分,假如绕过了豆瓣的规则?假如豆瓣没有清理干净呢?甚至,还有相当多的粉丝,大量的五星打分确实能够左右整体的评分,这在一些流量明星的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
当然,门槛敞开也意味着黑粉或者反对者竞争者有机会光明正大地打低分,这对于一些影视作品演员等,也确实并不友好,毕竟豆瓣的打分可以在从未观赏过的前提下,任性随意的打一星。
我佩服阿北的勇气,也认同豆瓣的理念,但真实情况远比阿北想得更复杂。
豆瓣能做的很有限
对于豆瓣而言,其实能做得很少,尤其是在坚持当下的评价体系下,那基本只能以监督为主,而且,豆瓣并不是少数人的豆瓣,阿北的梦想也并不仅仅是为一小撮文青服务,仅仅这一条,豆瓣就无法拒绝大多数别有用心的用户涌进来。
但从豆瓣影音的片单来看,Top250影片基本毫无争议,而8分上下的影片也总体上质量不错,这从根本上说明了豆瓣规则一定的合理性,有争议的影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因为豆瓣电影对于线下票房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这就要求豆瓣必须做到尽可能的公正,可惜豆瓣的规则根本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下一步,豆瓣或许可借助互联网透明度来提升其公平性,同时又制定相关的规则,比如在多次触发非正常评论后,该账号失去为影音书籍打分的功能,此功能可以以一段时间和永久处罚为主,除此之外,积极打击水军,比如对于涉嫌水军账号关闭或者永久取消打分功能,同时还要加强算法的甄别。
当然,如果能够引入权威媒体人的把关,或许能够减少更多的问题,但豆瓣显然没有更多钱来做这件事,对于豆瓣而言,或许也需要理解,豆瓣影音类已经成为豆瓣唯一的核心竞争点了,如果这块牌子烂了,豆瓣可真是要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