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杜牧的《阿房宫赋》遇到了洛阳铲,我们该怎样看待历史?-阿房宫赋是什么赋
2002年的一天,一群考古队员来到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的阿房宫遗址。他们将在这里对遗址作全面细致的发掘考古工作。他们怀着满满的期待开始了工作,在被认定为前殿的位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探。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现秦代的文化层,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大型宫殿的存在。此时,全体队员的心里不由得有种失落感。难道被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刻画得惟妙惟肖的宫殿是假的?他笔下的宫殿可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为了让阿房宫的真容大白于天下,专家们决定扩大勘探范围。全体工作人员又立即投入到紧张辛苦的挖掘工作当中。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绝不轻言放弃。他们连肮脏的猪圈也不放过,他们忍着臭味往地下钻孔,用洛阳铲探方。在重点区域,他们甚至每隔二十公分,就要打个探洞。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专家们的仔细甄别,终于得出了一个无奈的结论:阿房宫没有建成!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楚霸王项羽放一把火把阿房宫烧毁了。也许阿房宫的建筑材料都是可燃的,已经被大火烧得无影无踪。既然有过大火,泥土里应该留有痕迹。为此,专家们特意取了阿房宫遗址深处的泥土送去相关机构检测。过了不久检测的结果出来了,泥土里不含有被火烧过的物质。最后专家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关于项羽纵火焚烧阿房宫这件事情,纯属一个虚构的故事。虽然外界对阿房宫遗址考古的结果感到失望,但是也被考古队员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所感动。
杜牧凭空想象把阿房宫描写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文学作品,这篇文章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但是让秦朝末年的一代英雄——项羽背了那么久的黑锅。如果楚霸王项羽穿越到当代,他就一定会为自己的千年奇冤被洗清而欣喜若狂。
作为年代久远的历史被后人遗忘或者被文人编造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不久前发生在香港的一件事情却让我匪夷所思。
据香港某媒体报道,2020年4月28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学校还没有复课,学子们只能在家里上网听课。香港一个女士正陪着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在家听网课。当他们听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节课时,突然,这个女士被上课的老师惊呆了!是因为那个老师的长相奇特?还是那个老师有怪异的举止?都不是。只是因为那个老师对鸦片战争的“高论”令人震惊。
在我的理解中,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人抵制大英帝国在中国销售毒品——鸦片烟而引起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彻底激怒了英国人。清朝的国民不但想戒掉毒品,而且还销毁了英国人的利益之源——鸦片。这还了得,必须教训他们,用武力来打败他们是最好的选择。于是英国军队坚船利炮齐上阵,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野蛮的侵略战争。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可是这个香港的小学老师竟然把鸦片战争说成是英国人为了解决清朝毒品泛滥的问题,所以派军队来教训清王朝。我不知道这个老师是故意歪曲历史还是此人本来就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故意为之,那么此人良心全无,小学生极易被这种人带上歪路,我认为这个老师一定是全盘接受了英国人对之的教育,把英国人的野蛮侵略美化成了文明和正义。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小学生的妈妈有分辨是非的敏锐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她向教育部门举报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也受到了处分。如果没有那个挺身而出的妈妈,我们真的不知道还会有这样的人混迹于教师队伍之中。细思极恐,在香港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
鸦片战争离现在才多久?竟然被英国人极其跟班们美化得如此动人,把野蛮的施暴者包装成了拯救大清国的救世主。小编在此呼吁朋友们要正确地看待历史,坚决抵制恶意歪曲篡改历史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