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偈在佛经的读jie还是ji
八十年代,镇上有一老人,开一小饭店。其人善谈经历颇多。闲时常对众人叙述过往之事,其中有他本人的一段经历。时过多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隶属河南管辖,离湖北非常近,两省交界十多公里。民国时,我们这里有很人把家乡土特产贩卖到武汉去。当时运输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推车,另一种是挑担。货物主要是棉花,产自本地。还有一种盐。盐巴的产地在北边的汝州,离我们的家乡约两百公里。而我们的家乡离汉口约三百公里。因为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肩挑手推并不轻松,所以做此生意的大都是年轻人。其实说贩夫更为恰当。
40年,三月份,他和同伴十二个人,每人挑了一百二十斤的盐巴,从汝州出发,走到汉口。肩挑重担步行缓慢,每天行走约二十公里已是极限。所幸盐巴的生意走出产地远一点就可以贩卖。路上运气好的话,通常赶到汉口,可卖掉一半,而剩余的则按照盐巴等级卖给汉口的盐行。
有次途经湖北随州一个叫后山的地方,天色已晚,大家正准备找店歇息,看到一个村庄的旁边有一个晾晒谷物的打谷场,而谷场还有一个存放谷物的房子。房舍看外表像似新修葺不久,走上前去细看屋内空无一物。也许是屋内没有粮食,门并没有上销。于是有人提议在此歇息一晚省下住店钱。
众人听后纷纷赞同,并稻草铺在身下,吃一点干粮和衣而睡。夜正值月圆,星光明朗,皓月当空,空气温度也不是很低。闲来无事,大家睡前闲聊。听到外面有说话声,由远及近,原来是一群孩子,趁着月色来谷场玩耍。见屋内烛光透出窗外,几个大孩子隔着窗向内观看,看到屋内一帮人横七竖八睡在稻草上。有一个孩子向同伴说到:“咋这么多要饭的。”众人听后暗自发笑,老子们几十个大洋的买卖能算哪门子讨饭的,夜已深,也并未理会。
到汉口卖完盐,大家开始商议回去带些什么货物。当时汉口有很多河南人开设的“脚行”。一般回去,挑什么货?运到什么地方?什么价格?都有明确的标价。通常来讲百货居多。有点类似今天的中介:代买代卖。如果个人有能力,有销路,也可以自己买些货物,自行贩卖也可以,但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选择好脚行货物,每个人会收有一个清单,列举所挑什么货物,多少件,具体价格,到什么地方,什么商号,老板的名字,所得报酬为多少。清单很详细,大家常年有生意往来,彼此之间很讲诚信。
但拿了货,要垫资,否则中间人跑了怎么办。而且途中货物损坏遗失变质,负责任的都是脚行。
结果大家意见统一,打算挑牛皮回去。一来货物的终点站是宛城就在家门口。二来牛皮这种货物不怕摔不怕碰,不怕日晒也不怕雨淋。就是雨水打湿了也不怕。因为拿到的货物并不是全干,因此路上休息,住店需要不停的翻晒。不仅防止变质,而且还通过晾晒减轻重量。一担牛皮全部干燥的话,能减轻三分之一的重量。
回来走到云梦已是四月份。看到路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仓皇逃窜。打听后才知道前面正在打仗,日本人过来了。众人大惊失色跟着人群向山中躲去,一连两天日夜奔波,还挑着重担,又累又饿,腰都直不起来了,脚也迈不动。有一人看了牛皮大惊失色连连叫苦。众人忙问缘故,原来连日奔跑逃亡来不及翻晒牛皮,已经有轻微变质,变味了。于是大家想找一空地赶紧晾晒,以防腐烂。但遭到一位长辈呵斥,他大声说道“他几天前就想丢掉,挑着重担逃难,遇到日本人死,遇到中央军,大家这么年轻很可能被拉去充壮丁。是死是活?要钱还是要命?这担子牛皮就是累赘,说不定为了它还要丢命”。说完喊道,小庆大双我们走,这两个人一个是他侄子,另一个是他内弟。两人倒挺听话,抬脚跟他一起转身就走。
这十二个人之间都有点沾亲带故。走了三个剩九个。九个人对视了一下,望着他们三个离去的背影,毫无犹豫跟了过去。九人中,有个叫李双成的走了几步,猛的转身回来,抽掉担上面的“纤担”扛在肩上追赶而去。
事后得知这十二人只有李双成一人扛了一根纤担回来。这种挑货专用纤担一般是用极其绵柔的木材做成,工艺极好。选好的木材,要刮刨磨蒸压,形成中间平,两头翘。挑上货物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上下闪动,用来减轻负荷。据说这种纤担是用柏林木做成,在当时极为珍贵。
本人有幸在九十年代,曾目睹此物。长一米八二,中间宽四指,两头稍细,通体乌黑,已包浆,两头微翘。顶端各有两个筷子粗的铜棍来固定捆扎货物的绳索,可两面用,后人一直珍藏。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且说众人辗转云梦安陆随州枣阳各地,身上的钱也用完了,只落得乞讨为生。好在地里豌豆荚已有一尺多深,讨不到饭时,就以此充饥。有因当时正值槐花开放,又多了一种食物。
仗着年轻历尽艰辛一行人于五月初回到湖北和河南交界一个叫张马店的地方,这里距家不到三十公里,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个地方有一家店可住宿,饭菜齐全。以往众人多次在此驻足,老板和大家都很熟络,得知他们的遭遇后,十分同情,免费为他们做了一大锅菜捡了二十多个馒头,十二个人一个多月这才吃了一顿饱饭。回想起这一个多月的磨难,众人感慨万千心有余悸。突然有一人说,你们还记得去的时候,夜宿后山打谷场,那个孩子所说的话吗?众人犹如梦醒,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