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中的炭火与不公——从白居易《卖炭翁》浅析古代社会民生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
原标题:寒雪中的炭火与不公——从白居易《卖炭翁》浅析古代社会民生疾苦
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寒雪中的炭火与不公——从白居易<卖炭翁>浅析古代社会民生疾苦》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而沉痛的社会画卷。这首诗以一位生活在底层、辛勤劳作的卖炭老翁为主角,以其艰辛的生活经历和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映射出封建时代下层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卖炭翁深藏于南山之中,每日伐薪烧炭,面庞被烟火熏染得满是尘灰,两鬓斑白,十指漆黑,这一形象强烈地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辛勤。他出售炭火所赚取的钱财,仅仅是为了换取身上蔽体的衣裳和口中充饥的食物,这种生存状态令人同情且心酸。尤为可悲的是,尽管身着单薄衣物,在寒冷冬季却还要期盼天气更加严寒,只为炭价能有所提升,反映出生活压力之下的扭曲心理和极度困境。
夜来城外积雪一尺厚,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前行,面对牛困人饥的日高时分,终于在市南门外泥泞之处暂歇。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给予丝毫怜悯,翩翩而来的“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持文书口称敕令,硬生生将卖炭翁赖以生存的一车千余斤炭强行夺走,仅留下半匹红纱和一丈绫作为补偿,这无疑是对于其辛勤付出的极大讽刺与侮辱。
《卖炭翁》通过细腻描绘和对比鲜明的情节设置,揭示了封建统治阶层对底层民众劳动成果的肆意掠夺,以及当时社会法制背后的残酷现实。宫使手握权力,不顾及庶民生计,这种强权之下弱者的无力感,成为了整首诗最为震撼人心的部分。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古代普通劳动人民在艰难生活中挣扎求存的苦难,同时亦警示后世关注并努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