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两首《水调歌头》,方向感十足,年轻人还得向老同志学习。-原文水调歌头
1976年,席卷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整整10年,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斗争状态席卷了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渴望文化大革命早一点结束,还给中国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中国的诗人、剧作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不知是出自内心的恐慌,还是出于个人的政治目的,还是掩藏在他内心深处的跟风情结,和中国的民心相违,在1976年5月21日,写下了一首歌颂文化大革命的《水调歌头》,首先发表在《解放军报》上,后又在《人民日报》发表。现在看来,这首跟风之作,不仅水平低下,而且给中国的作家们丢掉了脸面。下面就是郭沫若的原版:《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 。 “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这是第二首,可以这样说,郭沫若这首《水调歌头》,是按照词牌的字数填写的,其他并无多少可取之处。时间过了仅仅五个月,四人帮粉碎了,假若郭沫若的思想真正是四人帮的体系,那么他依然会保持沉默,等待审查。但是郭沫若的跟风情结,让他不甘寂寞。他仍然要在中国人民面前用自己的《水调歌头》来表态,自己不是四人帮的人。1976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
应该说,这首词比起5月份的那首词,水平还是很差,和他年轻的诗歌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今天读他的诗歌,其实是在读一个中国作家的飘忽不定的灵魂。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领导人,是十分宽容的人,特别是邓小平和胡耀邦,是不计较的人。1976年五月的《水调歌头》,邓小平看到了,胡耀邦也看到了,但是他们没有去清查跟风文人郭沫若,还给他了相当高的地位和政治待遇。而这一些,就是郭沫若建国之后一直想拥有的东西,一直不想丢掉的东西。在地位面前,他的良心和良知,就躲到了灵魂的后面,就丢在生命之外。在各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类似郭沫若的人物,他们为保住一个位置,一生都让灵魂飘荡在良知之外。 作家和艺术家假若也算知识分子的话,就要有知识分子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拥有自己的社会良知,敢于在第一时间说出真话。良知是什么?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在第一时间说出真理。郭沫若不敢在第一时间说出真话也就罢了,最低标准也要做一个敢于沉默的人,洁身自好的人。但是郭沫若是个墙头草式人物,他永远跟着风走,永远跟着权力走,丢掉的恰恰是知识分子最为应该坚守的精神,丢掉的恰恰是中国文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