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错解石壕吏,80岁农民:不如我一个老农看透彻,恶吏本质害民-康震解读《石壕吏》
原标题:康震错解石壕吏,80岁农民:不如我一个老农看透彻,恶吏本质害民
康震在台上卖力地讲解着《石壕吏》,有模有样的,声情并茂,且着暗红唐装,英姿赫赫。台下不时传来叫好声,众人为其葱白仰望。可谓炙手可热,红的发紫。
康表演欲不错,大张声势、夸夸其谈地说道:
“石壕吏为国家公务员,代表着国家意志。”
“石壕吏态度坏得很,但他是政府派来的。”
“下面一个问题谁将作出重大牺牲……老妇说道:'我还能为战士们做早饭呢!'”
……
此番“高谈”,自有其粉丝及不辨真相的观众为其呐喊助威,为其宣传吹捧,一时名倾天下。
但是谬论终归是谬论,肯定有不少人鄙夷的,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康震荒谬之言论。
“明明一个恶吏之横征暴敛,竟说成国家意志,可笑至极!”
“如此的恶劣的官吏,借着“征兵”之名,到处搜刮恐吓、荼毒残害,搞得民不聊生、纷纷躲避,还振振有词地为其辩解,怕是脑子烧坏了。”
“不懂文章本质及思想内涵,只作表面的、肤浅的说辞,这样的解说有害无益!”
更有一个80岁的老农不客气地说道:“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只会干一些粗糙的农活,但我比你这个博士明理多了,这样的恶吏在乡村逼得六、七十岁的老翁爬墙逃走,老弱无力的老妇为其士兵做饭,太欺负百姓了,这些官吏就三个字评价:'坏透了!'”
是的,康震谬解太过了!杜甫《石壕吏》(《三吏三别》之一)为一叙述史诗,客观地、真实地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恶吏的暴行。主要讲的是恶吏借“征兵”之名到处横征暴敛,乡村很多百姓苦不堪言,家有男子大都已被征兵而长期为国家卖命,留下的老弱病残生活苦难、无能为力时候,又得被强征而面临生离死别,其中就有一个已经被征去三个儿子且其中两个已经战死的家庭。这个家庭还剩下四个人,她们是老弱妇孺,老翁六、七十岁了,他的妻子老妇也是垂垂老矣,还有吃奶的婴儿,还有婴儿的娘。可谓残败弱小的家庭。
如此有功于国家,三个儿子全都参战,且为这个国家献出了两个儿子的生命。这个官吏不来救济或慰问也罢了,还来骚扰他们老弱妇孺,且以“征兵”之名肆意地袭村欺民。
至于其中道道,杜甫未说尽之言语,是留给大家一些想象,想必诸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恶吏贪污贿赂岂会少?谁能倾尽家财或利益于他,他就为谁免于征兵之役;谁能为其提供各种好处,他也就为谁护着勾结着。恶吏暴行岂可搪塞而过?或恐吓逼迫软弱善良的百姓,如螃蟹横行于世;或打击陷害无辜无助的百姓,如魔鬼肆虐人间。
如此胆大妄为,谁给他的胆?莫不是官官相护、整个官僚阶级坏透?岂能光天化日之下,随意欺负压榨一百姓家庭,而这个普通又艰难地家庭出过三个男子征兵且两个战死,如此功劳于国家,还惨遭残暴征行。还有没有王法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百姓说理无处说,受到的压迫暴行无处伸张,百姓苦啊……
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对百姓的苦难报以同情的诗人,唯有像他这样的人知道百姓心里的苦,知道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丑陋肮脏、血腥残暴,于是疾笔一挥,写下《石壕吏》。
这篇伟大的诗文,让后世之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唐安史之乱之时百姓受压榨逼迫的历史,并读懂其文章内涵及发出沉重的思索:恶吏之行何其暴,百姓之活何其苦!
所以说康震你错了,错的太离谱。于《石壕吏》的见解,不如一个80岁的老农看得明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