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强烈兴趣推动的奋斗走不远
今天看到一篇“硅谷王川”的文章,感觉每一位高水平的家长都应该“照做”。事实上各个领域的“谷爱凌”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占绝大多数的是为孩子“设计一条适合的路径”。
以下:Enjoy
没有强烈兴趣推动的奋斗无法长久,也走不远。
这里的机制是这样的:
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底层的强烈兴趣,而是被人画个饼,讲个故事,忽悠着朝某个宏大的目标奋斗,那么你前进的动力主要是靠个人的意志力。但意志力再强,也有耗尽的时候,如果你强忍着痛苦的奋斗,很长时间没有真实的正反馈,没有增长,最终意志力耗尽,只能退回来。退回来后发现你的真实技能并没有进步,而意志力的巨大消耗,让你对任何新的靠意志力才能实现的行为都会感到恶心,毫无兴趣。在这种状态里可能很久都出不来。(这段是多少学霸的写照呢!上学期间靠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名列前茅,工作后发现以前的技能都用不上了。因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封闭型问题-老师提问指出方向,你只要回答即可,还有标准答案;直接跃迁到开放型问题-自己找方向,没有标准答案。)
而凭借兴趣的摸索,只要那个领域有着切实的增长,只要你不是在欺骗自己,那么你的技能和知识肯定会有切实的进步,并且随着该领域的增长自己收获的正反馈也越来越多。这里的要点是,第一,你不能自己骗自己! 如果有任何虚假,迟早会露馅,你会重新跌倒,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第二,不要因为暂时的利益很小就不去做! 只有从很小的正反馈开始,慢慢积累,才能越滚越大,最后产生你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巨大推动力。想一步到位的反而会跌跟头,损失更大。
与这相关的一个比喻是,很多人不随兴趣引导,想一步到位,好比模仿纪录片 Free solo 里面的主角攀岩,直线上升看上去是最快的捷径,但稍不注意就可能跌落摔得粉身碎骨。
而随兴趣摸索,好比在一个多维度的山脉中,不断找坡度低的环山小路上行。这种环山小路可能绕来绕去,看上去很长,但因为坡度低,上山一点也不费劲,而且你的高度总是在慢慢上升,不可能出现摔倒回滚的事情。最终你一路小跑,精神抖擞,绕了很长时间,终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你想象的高度,你再回头看那些垂直攀岩的人,和他们想达到的小山头,已经觉得非常不屑了。最后的这一段给出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找到这样一条适合的路径,逐渐培养兴趣,建立信心,形成滚雪球效应!
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