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一年的纯利润大概是多少啊?
机构的费用分配大概是如下的比例:
1、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25-33%
2、场租等固定投入、日常损耗占总成本的18-22%;
3、营销费用一般是上一年度流水的8-12%;
4、税、五险一金占总成本的7%
一般利润率低于10%的,机构运营基本上是不健康的;
利润率在10-20%的,不太健康;
20-25%的,基本正常;
25-30%的,运营健康。
关于财务核算方面,有两个关键信息需要注意:
关于教育机构的赢利问题,没大家想的那么容易,行话叫做“外看赏心,内看伤心”!PS:
1.流水、耗课、结转、成本、利润,这是几个关键项;
2.里面又细分,耗课率、课单价、耗课周期,一般周期越长,风险越大;
3.结转不是简单的课程结转和当下的耗课结转,需要考虑整体的周期,才能够布局好手上的现金流;
4.很多人会认为现金流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结转金额,也就是要保证教学质量和耗课率;
5.理想机构的状态是:支出等于结转,就持平;支出大于结转,有亏损的风险;支出小于结转,有利润空间。
6.仔细去领悟一下吧,详细的公式比这个复杂多了,教育机构是线性运营。
第二个是,要避免一种思维误区:
学生学费收上来就可以用,本身是没有问题,但在教育行业来讲,切莫这样操作!教育机构的财务结算大致分为:流水、结转、成本、利润;学费即流水,结转即耗课收入,成本用于日常各项开销,利润为结转减去成本后的实际收入!注意:是结转减去成本,不是流水减成本。如果支出的是流水,那么试问:学生不耗课,你是不是要退钱?如果要退,拿什么退?(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说实话,很多人对于教育行业的薪酬体系是一知半解的。
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出发,机构流水上不去,大部分人会默认为是招生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
首先:机构运营是否有超过3个月?如果超过3个月招不来学生,那我们就要重点去考虑招生的问题;然后,如果运营了半年或者一年招不来学生,要去分析的一定是教学和服务。
确定了是否是市场招生问题以后,我们又得分解招生的动作,比如:影响流水收入的几个要素,一是资源量,二是上门量,三是签约量,具体是哪个板块出了问题,再去针对性的解决。而不是笼统的概括为“招生问题”。
如果确定了是教学和服务的问题,那么就得去反思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了,先把这两块解决了,才可以再去解决招生问题。
很多时候,开设一家机构,运营者的头脑必须要非常的清晰,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机构越来越难做的今天,如果还是按常规思路去做机构的话,一定是越来越难。
当下的机构运营已经从语文题转化为数学题了,靠感情色彩,靠个人主观意识,靠人口红利开机构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阶段机构需要做的除了不断的扩大招生以外,更需要知道如何优化内部结构,包括:成本结构、人力结构、产品结构等。
通过对各个维度的数据测算,为机构老板的每一个决策找到依据。同时,运用数据来重构教育机构企业主的运营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运营认知!
另外,教育机构精细化数据管理,事实上对于教育行业来讲,这是一种接下去必然普及的管理方式。它不是一个框架,而是一种思维!
当然,在建构精细化数据管理框架的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 每家机构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建议去参考别家的数据,因为这是个大坑;
2. 管理框架只是数据化管理最粗浅的内容,基本上是只具备扫盲的作用;
3. 除了管理框架以外,还有配套表单,用来辅助框架落地的;
4. 说得直白一点,数据化管理能够实施的第一步是把所有岗位的工作全部量化,通过相应的量化数据,找出核心指标用作考核标准;
5. 将考核标准与薪酬、晋升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确保成本可控,激励可行;
6. 整套体系设计过程中,最难的是找到各个维度的参考标准,比如,签约转化率、上门率、成本占比、利润率等;
7. 第二个难点在于通过对成本的管控,来确保年度经营利润要求,这就需要对薪酬结构进行设计,对提成、课时费发放标准进行测算;
8. 第三个难点是最低开班人数的界定,很多机构之所以每个时段都开班了,但依旧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利润,十有八九是因为没有控制住损班;
9. 再次提醒:任何一家机构的数据化框架和量化指标,以及薪酬、考核机制都不建议去参考。每家机构流水、利润要求不一样,体系中的所有数据都是不一样。千万别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10. 最后,机构老板要想不焦虑的运营、赚钱,必须要引入精细化数据管理,因为只有把这种管理思维掌握了以后,才真正的能够找到自己的安全感。你的安全感不是在于每个人做个多少事,而是在于每个人产出了多少核心指标。
为什么深学邦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搭建服务不做销售,但可以不断提价!
本质上,这是一个不好标准化的产品,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借助行业高精尖的智力来完成,而目前市场上具备精细化数据运营规划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不多。因此,这是一款卖方市场的产品!
另外,教育行业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到人人都能理解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所以,懂的人不需要解释就合作了;不懂的人即使解释再多都认为你在忽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抬高门槛来回报持续观望的人。(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