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微信读书」这款产品?
微信读书是微信在实现连接一切,成为一切服务的入口这一伟大愿景的过程中的一次尝试。这个产品符合微信的战略意图,而且的确是一个好产品,但它存在天然的缺陷。微信读书能否不沦为微信电话本般尴尬的境地,还需要微信读书团队多多努力才行。
I. 微信读书的存在意义
愿景,或者说情怀很重要。情怀不仅是拿来卖的,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愿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战略和能达到的战略高度。愿景本身,则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指挥棒。
I.1.互联网存在的价值
Solow-Swan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用产出来定义)仰仗资本和劳动力两大要素的投入,以及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本身不算投入,但可以放大劳动力投入的效果。因为人均产出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古老的金融业通过资金融通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现代的互联网业则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所有要素的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行业的存在价值所在,也是每个互联网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I.2. 愿景的指导作用
愿景的作用在于指导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大到应该做什么产品,小到某个功能如何设计。Google为自己取名“谷歌”时说过,谷歌希望为每一个人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能获取,使人人都受益。这是Google早期的愿景。
在此指导下,Google做了成功的搜索,也做了失败的Wave。Google能消除一切形式的信息不对称,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LinkedIn专注于消除职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减少摩擦性失业。所以有了LinkedIn、Pulse、Job Search、Lynda和赤兔。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业务就不能做。企业想生存下去,当然需要有人为明天、后天的利润努力,但也要有人为今天甚至昨天的利润工作。例如腾讯2015年上半年的网络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的55.36%,支撑着庞大业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I.3. 腾讯的愿景和微信读书的战略意图
与Google类似,腾讯想做连接器,在互联网领域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获利。具体到微信,希望能连接一切,成为所有服务和生活的入口。为此,2015年起,腾讯的策略旨在培育一个活跃的移动生态系统,包括提供网络阅读等新的内容及功能丰富数字内容订购服务。微信读书的战略意图正是在此。微信读书想借助微信成为数字内容的入口,将用户和内容连接起来。
就战略意图而言,微信读书无疑是一个在正确的愿景、策略和逻辑指导下开发出来的,正确的产品。“成为电子书籍的入口”是微信读书一个小小的愿景。这个愿景指导着微信读书的设计和开发。
II. 微信读书的产品设计
II.1.微信读书解决的问题
市场上的阅读产品多如牛毛,Kindle、多看、豆瓣阅读、QQ阅读、网易云阅读。偏严肃作品的Kindle和偏网络小说的QQ阅读等已经全方位无死角覆盖了各类人群,按说用户早已形成习惯,但微信阅读发现了还没彻底解决的信息不对称,找到了机会。这就是“哪些书值得看”的问题。
出版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一本书籍真实水准的高低只有出版者和作者才清楚,读者在读之前无法充分了解,只能根据出版社名气、作者名气、推荐人、书评等粗略判断,也只支付平均水准的价格。低于平均水准的书籍自然可以大行其道。这也就是为什么豆瓣能够长期存在——豆瓣的书评可以让潜在读者更充分地了解书籍。但如果只模糊地知道想读哪一领域的书,不知道具体名称,就不能去豆瓣上找书评了。书单应运而生——提供一些备选书目供参考。可书单千千万,还分散在网络各处。找不到书单又该怎么办呢?书单和书评还是没能解决“哪些书值得看”的问题。
II.2.微信读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微信读书发现了这个机会,另辟蹊径,希望通过社交网络来更加高效、便捷、完善地解决。其基本假定是
1.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读书是为了利用碎片时间模糊地“自我提高”,并非简单的消遣,但也非有极强目的性的学习
2. 用户的微信好友与自己所处阶层差距不大,对看什么书才能“自我提高”的认知相近
故可以得出结论,用户的微信好友感兴趣的书,用户也会觉得值得一试。于是“哪些书值得看”这一问题在特定的“利用碎片时间随便看点有意义的书”的场景下通过“好友也在看”实现的个性化推荐得到了解决。
II.3.微信读书的产品定位
微信读书的定位是一个工具,是通过社交网络解决“哪些书值得看”的问题并提供相应数字内容填充用户碎片时间的工具。
II.4.微信读书的产品结构和功能
在这一定位下,微信读书的产品结构就应该更多体现社交属性而非阅读属性。最重要的几个功能是好友在看的书、这些书的简介、书架。用户查看好友在看什么书,若是感兴趣则进一步查看书籍简介,决定是否放入自己的书架。这些功能的用意在于另辟蹊径,用社交网络解决“想利用碎片时间随便看点有意义的书,哪些书值得看”的问题,形成每个用户自己的个性化书单。核心问题解决后,微信读书还围绕着用户感兴趣的书籍提供相应的数字内容供直接购买、下载、阅读,围绕社交属性显示好友的书架、推荐和评价,推出排行榜等等。这些功能不是核心功能,是微信读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II.5.微信读书的功能设计
具体的功能设计上,自然是把核心功能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按重要性高低依次排列。于是我们看到了“发现”。在“发现”中发现好友在读的书,点击就进入书籍详情页,可购买可看好友评价加入书架。“发现”之后,是“书架”、“想法”和“我”。重要性依次降低。每个好友的主页藏在“想法”里,如果没有发表任何想法就要通过“我”中的好友排名进入。功能设计思路一目了然,逻辑十分清晰。
所以,微信读书当然是一个出色的产品,它能够实现自己“成为电子书籍的入口”这一愿景。
III. 微信读书的缺陷
但微信读书并非完美,它存在三个天然缺陷。
1.手机的阅读体验不如实体书,更比不上Kindle,有的只是便利
2.严肃的读书,可能是件私密的事情
3. 读书社交并不高频
这导致的后果是,与主打网络小说的QQ阅读不同,偏严肃的微信读书可能难以将用户留存在自己的产品里。微信读书帮用户解决了“哪些书值得看”的问题。下一步,用户可能去Kindle看书,甚至去买实体书。微信读书在此后缺乏能打动用户,留住用户的设计。而这些缺陷,也是微信读书自身难以解决的。
回到微信读书的小小愿景“成为电子书籍的入口”。用户进来了,会一直呆在这里吗?收入也进来了吗?怎么留住用户?这就要微信读书团队多多努力了。
IV. 情怀
读好书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运动也是。微信读书和微信运动有排行榜功能,试图从单纯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转变为影响用户的需求。这或许是产品的一点点情怀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