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方法,帮你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书!
本文共计1765字,预计阅读5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经常有读者问我,你有没有什么书单推荐的?
以前,我还会专门列出自己喜欢或者是看过的一些书给对方。
后来,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喜欢的书,别人并不一定看得进去。
况且,即便推荐了书单,可能也没几个人真正去看。
举一个例子:
大家有没有收藏牛人书单的经历?
每当看到XX名人推荐、XX书单,会不会一键收藏?
我以前是经常干这种事的。
但是收藏了之后呢?真正去看的有几本?
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晦涩难懂、就是枯燥乏味,完全提不起看的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我来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大家提供3个选书的方法,亲测有效。
01.
基础版
主题选书
有时候,我们需要快速、系统地了解一个领域。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主题阅读的方法。
什么是主题阅读?
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阅读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书籍,进行深度阅读和比较阅读。
主题阅读,可以是某个主题,也可以是某个作者的全部书籍。
比如,当你想学习如何阅读、写作、学习,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找来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
那么,主题选书时,如何筛选出好书呢?
我们可以将微信读书+豆瓣评分2种方法结合起来,选出某个领域的优质书籍。
比如,微信读书会有书籍分类的板块:
以个人成长和心理学为例:
每个分类下面又包含几种小分类,随便点击1个,就可以看到目前书籍的排名。
基本上越靠前的书,值得一读的概率越高。
然后下一步,可以在豆瓣上搜索一下书籍的评分,再来决定要不要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能唯评分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喜好、自身情况不同。
有很多评分比较低的书,可能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到很多新知。
比如,《元认知》这本书,评分只有59.7%,刚到及格线。
但是看过《认知觉醒》的小伙伴,可能就知道,这本书也是周岭老师的参考文献之一。
甚至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元认知。
所谓元认知,也就是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我们读完《认知觉醒》之后,如果想继续深入了解“元认知”,这本书就可以成为首选。
02.
进阶版
三匹配原则
周岭老师在《关于阅读,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一文中提到一个“三匹配原则”。
意思就是:选择那些“需求、兴趣、难度”都刚好在你舒适区边缘的书。
需求:也就是你目前工作或生活中最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也就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感到愉悦和满足;
难度:也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边缘,跳一跳够得着。
如果一本书是你感兴趣的,又能够解决你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同时易读不烧脑,那你读完之后一定会非常愉悦。
相反的,如果一本书让你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和你的生活也没什么关系,那么就算它是很多人推荐的好书,也会磨灭你的阅读热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盲目阅读牛人书单的原因。
因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水平和我们不同,同一本书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好书,对我们来说则不一定。
同时集齐“需求、兴趣和难度”三个要素,只要它们都在你的舒适区边缘,那这本书对你来说一定是本好书。
这样的书,可以从头到尾只字不差地去读,你的收获一定也很多。
03.
终极版
选书心法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愉悦自己、为了改变自己、为了消磨时光、为了解决问题……
而这一切的主体,都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就是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喜悦和欢乐,而是枯燥、痛苦、头疼、昏昏欲睡……
所以,选书的终极心法,我觉得是:
千金难买我喜欢。
只有自己喜欢,阅读的过程才是愉悦的、令人乐在其中的。
也更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体验到阅读真正的乐趣。
04.
写在后面
周岭老师在文章中写道:
选书其实比读书本身更重要。
因为书籍是精神食粮,我们“吃进”什么就会让自己成为什么,如果不分好坏见书就读,可能会让自己消化不良,或“读出一身病”。
希望今天分享的3个方法,能够帮助大家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书!
最后,还是周岭老师文章中引用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万维钢老师说过一段话——这句话总在我犹豫不决的那一刻起到关键作用:
现在你有空闲时间,摆在你面前一本书和一部手机,你拿哪个?
其实拿起哪个来,你都可能花很多时间在上面,关键就在于那一刹那的选择。
选择书的那一刻可能有点痛苦,一旦读进去就不痛苦了。
祝:
阅读愉快~
[gf]2022[/gf] End [gf]2022[/gf]
往期文章:我在全国最好的共读营当组长推荐一本“点书成金”的好书!强烈推荐近期买的14本好书!作者简介:林小西,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2022年开始觉醒,大量阅读大量输出。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今天是日更公众号的第116/200天。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写作,欢迎添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