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取消,“铁饭碗”消失!大量教师变成“临时工”?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厦门市教育局发布公告称,2023年厦门将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等名校为主的毕业生,招聘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累计498名老师,招聘的幼儿园教师纳入备案员额管理。中小学(含特教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即参聘制。
什么是参聘制?厦门教师校招取消编制,这释放出一个什么信息?是否意味着教师编制要取消?“铁饭碗”要消失?类似的制度会不会全国推广?以后的教师群体中是否会出现大量“临时工”?
什么是参聘制?
参聘制是什么意思?
学校聘用教师的工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同等标准执行。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教师身份,但是却没有编制的教师群体,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群体中的“临时工”。
当地教育局该工作人员称“现在(中小学)校招是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待遇都一样,只是现在没有编制。”并且还表示,在政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今后厦门中小学招聘的教师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管理,参聘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同等标准执行。
总之一句话,以后再招聘教师,不再有编制了!
教师编制是否会取消?
招聘没有编制的教师并非厦门独创,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改革。
教育部官网显示,浙江、河南、江苏、四川均在开展员额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合同制、企业化管理教师,建立健全教师进入退出制度。
什么是员额制?
员额制,又叫事业单位报备员额制,员额制最早实行于法院、检察院人员管理,后又延伸到了医疗和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员额编制是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购买服务、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单位自主聘用,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的一种用人新机制,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决定工作人员的数量。
多地实施的改革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教师编制取消!对学校进行企业化管理,老师变成合同制工作人员。
虽然并没有官方文件说要取消教师编制,但是教师编制取消很可能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出生人口523.24万,死亡人口531万,成为首次死亡人口多于新出生人口半年时间段。随着后半年疫情放开等因素影响,可以预测下半年的死亡人口将仍然多于新生人口,预测2022全年出生人口将低至100万左右,并且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开始。
全国有专任教师1844万,由于人们生育意愿不高,随着新生人口的减少,教师超编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类似的制度会不会全国推广,还很难说,但是教师职业危机已经出现,不管是中小学教师,还是高校教师,将来都面临着下岗的风险。
教师群体中将出现大量“临时工”
没有编制,其实就是“合同制临时工”,传统的事业编制人员如果要离职,那需要走层层的审批手续,到相关职能部门签字盖章,但是员额制不一样,只要本单位同意就可以了。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试点之后小步推进,然后再全国实施。如果此改革全国推行,那么教师群体中必然会出现大量“临时工”。
如果教师不再有编制,把学校当成企业管理,那么教师自然成了“合同制工人”,在这背后自然会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哪些教师需要退出?
如果以绩效来考核老师们,是不是意味教学成绩差就要离开?教学成绩不是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指标,这样操作如何能实现育人目标?是不是以后我们的学校要变成生产统一规格产品的工厂?孩子们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
写在最后
取消教师编制,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在教师群体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想法很好,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新生人口断崖式下降,各种改革接踵而来,对一线教师来说,只有早做准备,努力工作,千万别丢了“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