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转移支付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这意味着什么?钱都花在哪里了?
#4月财经新势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名词“中央转移支出”:中央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一部分拨付给地方政府,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财政制度安排。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把钱拨给地方政府花了。
转移支付资金是什么?这里,先简单了解下政府支出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钱“干了什么”,比如在教育、外交、国防、社保、卫生等领域都花了多少钱、起到了哪些作用。
10万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又进一步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历年地方转移支付情况怎么样?下图给出了近十年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额和比重情况,可以看出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整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近三年由于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其预算总额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这三年里确实受影响较大,为了充分提振市场经济发展和平衡各地区财政问题,财政部部长刘昆就提到,今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表现之一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进一步增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10亿元重点给谁花?花在哪?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资金继续向中西部财力薄弱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担负国家国防、粮食、能源、生态等安全职责的功能区域倾斜,促进财力分布更加均衡。
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四川、河南、湖南位于前三甲,从大区可以看到,得转移支付额度靠前的主要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超过3000亿元的省份则有河北、山东、江西。有学者就指出,获得转移支付额度比较靠前的省份大多存在人口总量大、地区发展存在洼地等,特别是“这些省份近年的经济发展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相反,上海、浙江、天津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4个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预算不足千亿元,这些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自身财力较强,因此从中央拿到的补助较少。
从具体花销的项目来看,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预算分项目情况如下:共有54个小项涉及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农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总额约为39000亿元。其中,与教育相关的资金最多,达到了39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等;与养老相关的资金次之,达到了9277.63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与医疗相关的资金也不少,达到了260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这些资金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生活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之,转移支付增多也意味着中央在重点扶持一些地区和领域,重点就是在于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促进民生领域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我们在朝着实现“十四五”规划中将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更好地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铺好路,从而为更多的地区和人民谋发展、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