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因颜值高走红被质疑!校园宣传,是否要回归到教学本身?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立德树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急速发展,生活节奏变快,人们仿佛变得急躁。学生不再沉下心学习,老师不再静下心教学,教育也逐渐朝着功利目的迈进。
最近很火的新闻,都是以“高颜值美女教师”这样的字眼出现。诸如“毛概女老师被赞神仙颜值”“高校老师颜值高学生从不缺席”等,虽然不少网友调侃“要是我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早就考上清华了”,但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错觉:学生们只因教师颜值高才去上课,又能学到几分?
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一是大学本身管理宽松,迟到、旷课、上课打游戏等情况屡见不鲜,加上高中三年的紧绷状态,不少学生一到大学直接放飞自我,学习成绩不求优秀只求“及格”;二是个别媒体喜欢以“高颜值”“美女教师”字眼吸引读者,却少有提及“美女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简历和科研水平,一味鼓吹颜值而忽略教学本身。
此时,我们不禁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一味鼓吹美女教师颜值可不可取?2、媒体应该关注什么?
鼓吹美女教师颜值可不可取?
鼓吹美女教师颜值有利有弊。从坏的方面来说,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被教师的颜值“吸引”,从而忘记课堂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教学效果几近于无。
从好的一面来说,教师的“高颜值”能够吸引旷课、迟早的学生重新走回课堂,即便出于“看美女”的功利心态,也能或多或少吸收到一点知识,这也算是另类的成功教学吧!
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这些“新闻”由校园论坛蔓延至全社会,少不了资本的逐利和媒体的推波助澜。
资本很善于抓取网络热点,从而跟风形成一系列同质化文案和视频。比如网络上层出不穷的 “高颜值网红老师”。“网红老师”站在讲台上拍摄一段视频或一组照片后发布在网上,利用人们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加上“颜值”、“才华”等字眼吸引读者眼球。这种炒作方式虽会赢得不人关注,但长此以往不仅欺骗了大众的感情,也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对教师这一职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网友对“靠颜值出圈”“老师”产生质疑和嘲讽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认为一味鼓吹美女教师颜值实不可取。无论是被媒体宣传,还是出于宣传需要,教学本身永远比颜值更吸引人!媒体应该承担起宣传的责任,更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文化的宣传,而不是舍本逐末追求流量忽视责任。
媒体应该关注什么?
最近还出现了一种现象:不少高校的短视频账号出现美女跳舞的视频,依靠高颜值美女招生打广告,效果与高颜值教师类似。
这种招生方式或许有效,但很“低俗”。想要展示高校的实力,可以是强大的师资团队,可以幽美的校园风景,可以是早晨六点运动场上锻炼的矫健身姿,可以是午夜时分寝室内学习的疲惫身影,可以是图书馆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是实验室内纷乱有序的忙碌,却偏偏选择以“美女跳舞”出圈,着实让人有些失望和反感。
试想高校或官媒都朝着娱乐化、功利化方向发展,那对整个社会风气和舆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个人很喜欢以一己之力带火学校的“丁同学”,他那黝黑的脸庞,刨地挖土的实干,以及身后忙碌的师生身影,每一帧也都是对学校实干风气的正向宣传。
对于“高校女教师因颜值高走红”的新闻,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