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 211高校约谈48kg体重男生引争议, 解决就业才是真暖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翻译
人的个体差异永远都会存在的,不论科技如何进步,都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由人的基因特性决定的。174cm的男生体重只有48kg;就代表着学生生活困难,或者学习压力大吗?肯定不是的。
华中农业大学一位174cm的男生体重只有48kg;引起校方的关注,还被约谈了,了解一下这位男同学的最近学习与生活状况;行为没有错;大肆宣传就有问题了;有必要吗?
人是否健康与胖瘦没有关系,关键是精神状态。很多人一天吃三碗饭都吃不胖,很多人喝水都长肉,怎么说呢?华中农业大学的约谈行为,被某央媒说成是善意的“乌龙”;要我说就是一个作秀行为,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作为一个211高校,我们的高校管理者都是高学历之人,可以说学富五车;肯定知道胖瘦与贫富没有关系;与一个的生活习惯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知道学生瘦,关注一下即可;大肆宣传目的就变了,有点形式主义之嫌,把一次普通的活动当作秀场来表功的。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重点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在把学校的科研搞上去,其它的工作是次要的,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把学生素质提升起来,让毕业生有了好的就业出路;才是学校最应该做的大事,更是贫困学生急需的。
然而很多高校,一谈小事非常起劲,一到大学生谈就业的时候,就会避重就轻。想方设法地绕开这个话题;学校可以绕,学生绕不了的,就不了业谁来养活自己。
我们的高校,经常有“暖心”行为,通过大数据给消费低的学生冲饭卡这招已经不新鲜了,可以说效果不是很好。这次华中农大来个按照学生体重搞人文关怀学生,约谈学生的生活状况;看似对学生特别负责,实际做的是正确的无用功;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胖瘦属于个人的事情;身体健康才是根本;对于体重离奇的学生只需稍微关注一下即可,大做文章就没有意思,一眼穿的宣传;过于形式主义了。
笔者观点
办学的初心是教书育人,然而我们的高校一谈到学生教育质量与就业能力;就顾左右而言他。通过数据优化,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实际这个时候学生是最需要暖心的,多帮助一个学生就业,就多做了一份善事;比起约谈48kg体重男生有实际价值多了。
我们的高校,为了自我表功,在舍本逐末了;把该做的事情忘记了。经常搞一点小动作,在媒体上秀一下,展现学校是多么的有爱心。忘记了大学生上大学生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就业。
生活上的事情,已经过了18岁的大学生,已经会自我照顾了。即使家庭条件差一点,大学生也知道申请助学贷款的,一个学生如果因为家庭苦难,瘦到48kg;应该早就被发现了,也连不到你来关注的。
这里希望学校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提升教学质量,拉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实际更需要就业的能力,靠学校的那一点人文补贴,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他们需要的是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