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为何能锁住黄河大桥500年?背后的力学原理让人拍案叫绝-黄河铁牛为什么在原地
1988年,中国考古界出土了重量级文物,这就是著名的黄河铁牛。那黄河铁牛的出土为何能轰动全国?
黄河铁牛是唐朝开元十三年铸造的,所以也被称作开元铁牛,或者唐朝铁牛。它的主要作用是稳固黄河浮桥(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
元朝末年,蒲津浮桥被毁,黄河铁牛被闲置在那里,所以也被称作镇河铁牛。后来由于黄河改道,逐渐被泥沙埋没。
1988年,在永济县政府的支持下,黄河铁牛终于再次出土,并引发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
那大家是否好奇,黄河铁牛为何备受关注呢?
其实要从黄河铁牛的作用说起,它的主要作用是锁住蒲津浮桥,这在唐代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桥梁工程。
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在古代,铁是宝贵的军事资源。而铸造黄河铁牛、铁人消耗了1100吨铁,消耗了当时国家80%的铁。
但是河东的盐、山西的铁、关东的粮、以及中央的部队都在这里集合,可以说是当时全国的运输命脉。
虽然用掉了千吨的铁,但是这座桥总共用了500多年,工龄那么长,我觉得投资这个古代“超级工程”还是很划算的。
那大家是否好奇,铁牛是如何拉住蒲津浮桥的?难道就靠摩擦力吗?
其实这项工程最主要的部分并不是铁牛,扎到土里的桩才是大铁牛的核心。设计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铁牛的重力和浮桥自身的拉力产生了一个更大的合力。拉力越大,铁柱陷入地面越深,桥桩就越牢固。
也许大家听不太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在沙滩上拔河,他们越用力绳子就越紧,人也就陷得越深。陷得越深,人就站得越牢固。
正是这种奇妙的设计,让蒲津浮桥工作了500多年,可以算是古代的良心工程。其实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桥梁建设一直很优秀。
无论是蒲津浮桥还是钱塘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都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其实无论是铁牛还是铁羊、铁马,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何古人喜欢用牛的形象呢?《易经》记载:“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
在古代牛是劳动人民的象征,宋朝年间杀牛是犯法的,所以《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是吃不到牛肉的。铸铁牛于河岸,则是震慑泛滥的黄河水。
如今黄河铁牛一直露天存放,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一下。它所展示的炎黄子孙的功绩光昭日月、彪炳千秋,教育今人,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