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福顺老师傅教你如何区分巴沙鱼和龙利鱼-怎样识别巴沙鱼和龙利鱼
对于吃,我们最有发言权。早在千年前就总结出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可见水陆空就没有咱们没吃过的,而在这其中,鱼肉妥妥的C位。就各地的传统来讲,北方以鲤鱼、鲫鱼为主;南方的草、青、鲢、鳙鱼最为常见。叫“巴沙鱼”是因为它爱玩沙子吗?但大家有没有发现,饭店和超市最常见到的身影却是“巴沙鱼”。比如单位食堂的炸鱼排,饭店里的酸菜鱼,包括火锅,巴沙鱼也是最受欢迎那一档的存在。那存在感这么强的巴沙鱼,有何来历?名字这么奇怪,难不成是舶来品?别说,还真是!有道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在市面上的“巴沙鱼”,主要指两种鲶形目淡水鱼——低眼无齿和博氏无齿。这两种鱼原产东南亚的越南湄公河流域,体形和习性相似,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养殖。“巴沙”就是它的越南名字,意思是“三块脂肪鱼”,听名字就知道是个膘肥体重的主。它们身形长而粗壮,体长可超过50厘米,尾鳍大而开叉,三角形的背鳍高高挺立,眼睛大,嘴巴大,须子少,看上去给人挺不好惹的感觉,但是,就如名字“无齿”二字,根本就没啥攻击性,以吃素为主,倒是坐实了它佛系的本质。巴沙鱼与龙利鱼的是是非非因为食用鱼种类繁多,而且命名多样,所以巴沙鱼也不能摆脱“高仿”的名声,就如鳕鱼与明太鱼、蟹棒其实是鱼肉一样,被一些商家用来李代桃僵标为龙利鱼。福仔在逛超市时就发现,很多冰柜里有一种扁宽形状、颜色洁白、外面包裹着冰的无头无尾、无皮无鳞鱼肉,价格不贵,而标签上也经常标注着“龙利鱼”。而实际上,这种鱼绝大部分都是巴沙鱼。这两种鱼如果以真面目示人,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谁。因为两者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龙利鱼”是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的鱼类,也叫舌头鱼或者鳎目,身体扁平,眼睛长在一面,和比目鱼是近亲。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养殖,属于比较名贵的海鱼品种,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脑血管和增强记忆力。价格更是感人,动辄几百元一斤,一般用于刺身或清蒸,都是吃活的,不会大咧咧的冰冻保。而巴沙鱼前面已经说过,属于鲶形目-巨鲶科-巨鲶属的无鳞淡水鱼类,主产地就是越南。由于巴沙鱼生长速度很快,而且出肉率很高,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算是很经济的食用鱼类。而且巴沙鱼含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不到20%,不饱和酸含量也不是很高,是健身与减肥人士的心头好。只是两者“抽皮扒筋”,变成案板上的肉后都是无鳞无刺,肉质嫩滑,就变得肉眼辨。巴沙鱼便宜是因为脏吗?看到这可能有的人会说,这种鱼这么便宜是不是有问题不干净啊?这种担心并不少见,之前的小龙虾就被传“生活在下水道”“吃垃圾,有重金属”,结果呢?年年卖断货!巴沙鱼也是如此,市场上绝大部分人工养殖的巴沙鱼来自越南,并非吃“垃圾”长大,它作为一种鲶鱼,可都是吃饲料长大的。出口到我们国内的巴沙鱼,也都会接受海关检测,如果有安全问题就会销毁处理的。所以,只要是买的正规巴沙鱼,都是可以放心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每周吃鱼280克-525克。但从我国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普通成人每天吃鱼类等水产品的量只有28克左右,一个星期下来也就200克左右,距离健康推荐显然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福仔觉得这么便宜又好吃的巴沙鱼,真的很适合日常食用。价格便宜,味道鲜美,吃的时候还没有鱼刺的烦恼,就是很好的选择,尤其对老人与小孩来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福仔。关注京福顺,一段惊喜,一份福气;吃出幸福感,吃出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