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行的脚步-唐僧西行历时几年
文/白羽
唐贞观三年(629)秋八月,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求法的道路。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下简称《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秦州(今属甘肃天水)、兰州各停留一夜,便发往凉州。由于突厥骑兵寇边,唐王朝禁令出关。滞留凉州的玄奘法师十分无奈,幸好当地僧人惠威法师提供了帮助,他让弟子慧琳和道整悄悄带法师出城。一路昼宿夜行,历经艰难终于到达了瓜州。瓜州官员李昌已收到缉拿文书,但他并未为难玄奘法师,而是放他离去了。
出城的玄奘法师到了一座庙宇,结识了一个名叫石槃陀的胡人愿意做向导,法师为他授了五戒。为了提升脚力,玄奘法师从一个胡人老翁那里购买了一匹枣红色的瘦马,乘着这匹马绕过玉门关,渡过了葫芦河,到达茫茫大戈壁的边缘。在这里,石槃陀的西行决心发生了动摇,当夜两个人隔着五十步露营,法师入睡后,石槃陀拔出刀欲刺杀玄奘法师,走到距离法师十余步的地方又折回去睡下了。第二天,石槃陀告诉玄奘法师,前方路途凶险而且缺水,沿路的五个水源旁边都修筑烽火台,想获得饮水补给只能偷水,被驻军发觉后,会立刻处死。不如原路返回算了。玄奘法师拒绝了石槃陀的提议,石槃陀便露刃张弓,威胁法师返回。玄奘法师毫不动摇,石槃陀只得自行离开。过了一会儿,他又折了回来,告诉玄奘法师,自己有家业之累,而且畏惧王法,不敢私自西行。实则是担心玄奘法师被骑兵抓获,供出自己。最后玄奘法师发下重誓,即便被抓获,绝不会吐露口实。石槃陀这才放心的离去。
玄奘法师穿越戈壁,到了第一个取水的烽火台,果然被士兵发觉。守军校尉王祥仰慕佛法,不但没捕拿法师,还给法师的水囊里装满了水,供给食物,并送法师前行十里。校尉王祥告诉法师,可以直接往第四个烽火台,守军军官是自己的兄弟王伯陇,可在那里获得补给。果然,第四烽火台的校尉留法师住了一夜,除了食物补给,还换了一个更大的皮囊装满水。王伯陇告诉法师,第五烽火台的军官态度难易预料,前行路上如果要补水,可以到野马泉去补充。玄奘接受了这个忠告,但走了一段迷路了,没有找到野马泉,而且不小心打翻了水囊。《三藏法师传》云:
时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行资一朝斯罄。又失路盘回不知所趣。乃欲东归还第四烽。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
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又累又渴,困倦至极的玄奘法师在沙滩上休息,竟然睡着了,他梦见了一个手中执戟身高数丈的神。后来,他在半夜的冷风中醒来。幸亏那匹枣红马还在,正所谓老马识途,它引着法师前行十里,竟然找到了一个小水塘,水塘边还长着数亩大的一片青草。在这里,马儿吃了个饱,法师也饮用了净水,并装满了水囊。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息。又行走了两天,到达了伊吾。高昌国王麹文泰崇奉佛法,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玄奘法师,并希望法师留下来,辅佐自己治国。法师拒绝了麹文泰的请求,表示了西行求法的决心。麹文泰威胁玄奘法师,要将他遣送回大唐。法师绝食,三日水米未进。到了第四天,麹文泰见法师气息微弱,心生愧疚,向玄奘法师道歉,并请求结拜兄弟,放他西行。玄奘法师担心麹文泰所言不实,要他指日发誓,这才肯进食。之后,在高昌宫廷里为王室成员讲佛法,并剃度了四个弟子。二人约定,取经归来,玄奘要在高昌国讲经三年。出发之日,高昌王麹文泰以西行路寒冷,给玄奘法师配置了大量的御寒衣物。此外赠予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马三十匹,护卫二十五人。并派大臣欢信一直护送到西突厥可汗驻地。为了路上方便,还写了二十四封国书,请求沿途二十四国给予法师方便。
有了高昌王的支持,玄奘法师西行之路果然加快了不少。经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到达葱岭北,《大唐西域记》云:
国(指跋禄迦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淴。
从这一段文字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路途的凶险。翻越葱岭雪山,随从人员和马匹冻死了一大半还要多,包括玄奘法师的两个弟子也殒命。到达西突厥叶护可汗驻地素叶城时,可汗刚刚打猎回来,这是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身穿一件绿色的锦袍,帛布裹额,长发垂于脑后,姿态潇洒。跟随可汗的官员多达二百余人,全部穿着锦袍,长发编成辫子,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可汗。其余军士,则都穿着带毛的衣装。叶护可汗对玄奘法师十分礼遇,用当地特产款待法师,还请他饮一种名为葡萄浆的饮品。留停期间,可汗劝法师停止西行,因为印度实在太热了,法师可能受不了。玄奘法师谢绝了可汗的好意,表示将继续西行。和高昌王一样,叶护可汗也为玄奘法师准备了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书信,并派了使臣随行。
经笯赤建国、赭时国,复向西行,到了飒秣建国。飒秣建国是一个崇奉“拜火教”(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的国家,据《三藏法师传》记载:
王及百姓不信佛法。以事火为道。有寺两所迥无僧居。客僧投者诸胡以火烧,逐不许停住。法师初至王接犹慢。经宿之后为说人天因果,赞佛功德恭敬福利。王欢喜请受斋戒。遂致殷懃。所从二小师往寺礼拜。诸胡还以火烧逐沙弥。还以告王。王闻令捕烧者。得已集百姓令截其手。法师将欲劝善不忍毁其支体救之。王乃重笞之逐出都外。
国王最初对法师一行比较怠慢,在听了玄奘法师讲说因果后,事之恭敬。但是,当地人攻击了玄奘法师的两个小徒弟。国王要严惩那些攻击者,玄奘法师为之求情,只是打了一顿板子撵出城了事。
往下,玄奘法师经过了林林总总很多粟特人建立的王国。后从羯霜那国向南穿过铁门关,进入睹货逻国(即吐火罗)。对于此行,《大唐西域记》有详细的记录:
东南山行三百余里入铁门。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锔,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出铁门至睹货逻国(旧曰吐火罗国讹也)。其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刺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缚刍大河中境西流。自数百年王族绝嗣,酋豪力竞各擅君长。依川据险,分为二十七国……气序既温,疾疫亦众。冬末春初,霖雨相继。故此境已南,滥波已北。其国风土并多温疾。而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
吐火罗地区小国林立,玄奘法师对这里的地理、气候、风俗、人情、文字,乃至于疾病情况均作了记录。他和僧众们越过吐火罗盆地,翻过兴都库什山,进入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巴米扬),在这里进行了礼佛活动。那尊大佛就是世界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大唐西域记》记云: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有宿麦,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马。气序寒烈,风俗刚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文字风教货弊之用,同都货逻国。语言少异,仪貌大同。淳信之心特甚邻国。上自三宝下至百神,莫不输诚竭心宗敬。商估往来者,天神现征祥,示崇变求福德。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盘卧像,长千余尺,其王每此设无遮大会,上自妻子下至国珍,府库既倾复以身施。群官僚佐就僧酬赎,若此者以为所务矣。
礼佛之后,玄奘法师一行向东南行二百余里,翻过大雪山,到了南亚小国迦毕试国,突厥的使者完成了使命,离开法师回去了。法师西行路上,每次遇险都能脱身,其中渡殑伽河的时候最为危险,几乎被强盗所害。同船的有八十多人,顺流而下百余里,河流进入了茂密的森林,突然被十几条水盗的小船围住,尔后大船被拖到岸边。强盗们剥光旅客的衣服,搜寻财物。又从掳掠来的旅客中寻找相貌端庄的人,准备杀死祭祀他们的突伽天神。玄奘法师仪容伟丽,被他们选中了。玄奘法师告诉强盗,自己是远来求法之人,如今心愿未遂,用自己祭祀恐怕不吉利。但是盗贼并不理会法师,两个盗贼拎着刀把法师带上了祭坛。玄奘法师心知不免,但面无惧色,他对强盗说:“愿赐少时莫相逼恼,使我安心欢喜取灭。”这时候,奇迹般的发生了大风暴。盗贼们以为是天神发怒,未敢加害法师,法师由是得免。唐贞观五年(631),也就是离开长安旅行两年之后,玄奘法师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这座佛学的殿堂。他在这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他的足迹也由此踏遍了印度全境。而所有这一切,都记录在一本书中,那就是《大唐西域记》。
大慈恩寺前的玄奘法师雕像。2019年10月1日在西安拍摄,当天下着濛濛细雨。
大雁塔
登上大雁塔,从塔上俯瞰西安城。这还是唐代的旧长安吗?已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