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玄奘西行的几个误区-玄奘西行有何意义
这几天在构思写塔县纪行的文章,顺手查了查曾经路过塔县的玄奘法师的路线。
发现了一点有趣的东西,不适合写进纪行里,单独写出来吧。
1、玄奘西行的路线首先是从屈支(今新疆库车)到凌山(耶木素尔岭),然后进入碎叶城,再从中亚绕葱岭到印度。 事实上这条西行路线并不是走塔什库尔干县,而是先进中亚再进葱岭。很多人误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石头城)当成塔什库尔干县了,事实上二者并非一回事。
2、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应该很严谨的纪录片),都言之凿凿的说玄奘在西域得到了西突厥之王统叶护可汗的赏识,后者劝他留下被拒绝情况下,派大军一路护送他至铁门。
然而,有个小小的问题。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但事实上,统叶护可汗公元627年就死于内斗了。(有网友指出玄奘是628年就已经在西域这段路上了,而统叶护可汗是628年才死。嗯,这里是我考究不够认真的缘故,感谢指正。)
不过玄奘明显得到了西突厥可汗的重视。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这条路线,碎叶城附近是已死的统叶护可汗牙帐所在,铁门是西突厥军事要地。一路上都是西突厥的膏腴之地。 在西突厥官方庇护下,这应该是最快的一条路了。
3、玄奘归国路线为何选择了---达摩悉铁帝国(即今日阿富汗的瓦罕地区)---瓦罕通道----红其拉甫口岸西北方向的明铁盖达坂---沿山谷间的河道经公主堡到达塔什库尔干---再至喀什市(疏勒)。我猜想直接目的是为了前往高昌履行诺言。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这段时间西突厥在激烈的内斗,并且与唐朝的关系时好时坏。
顺带一提,玄奘回来的这条路线经过未来的战场怛罗斯。塔县这一路都非常艰险(即使是今天),玄奘回国,以四十多岁的年纪(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不年轻了)尚能安全回到长安,并且又活到六十多岁,足以证明他身体十分健壮。(即使以今天的营养条件,也有很多沉迷酒肉的仅仅三十岁的人无法承受塔县的负荷)。
本来只是想顺带查查玄奘的资料,没想到这又是一个大坑。
我对玄奘法师西行及回归,实在不了解。如有错误,见谅。
计划近期更新塔县纪行。
--------------------------------------------------------------
谢谢大家关心,我很好。不过近期在某县要逗留相当一段时间。这里格外敏感,故关于西域的话题,容我稍后再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