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是什么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二、认识人物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被后人称为“诗魂"。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953年屈原逝世的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中,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分别是中国屈原、波兰哥白尼、法国拉伯雷、古巴何塞马蒂。
三、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习俗内容上也丰富多彩,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四、端午节的现状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都有史书记载。从上古时代作为祭祀的的日子流传至纪念屈原,甚至还有纪念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然而却在2005年被韩国成功申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使我国不得不重视国内的传统节日。国民更应该正视本次“申遗”的积极意义在于,有望唤起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重新思考,有望促使抢救和保护科学化、规范化。不过,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我国是绝对有实力去完成这个申遗的。不久之后,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还是保存较为完善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都有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有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都有保留着。
五、结束语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节在全国都是有各自的过法,不过普遍的都是以吃粽子为主。像我的家乡是在客家地区,碱水粽是知名的小吃。虽然有碱水粽的样子和香味,但始终也缺少不了一些东西,如果蘸着白糖和蜂蜜吃,吃起来带着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是特别美味的。说起粽子,全国很多地方都具有不同特色粽子,有长粽、乌米粽、湖州粽、糙米粽、灰汁粽、非遗美食布依族灰粽、黄米红枣粽、西安凉粽、肇庆裹蒸粽、东莞道滘粽、潮汕双烹粽、灰水粽、肉粽、吕梁青塘粽子、临沧竹筒粽、客家碱水粽、恩施白米粽、恩施苞谷粑粑、奶皮子粽、四川辣粽等等。全国各种各样具有不同特色的粽子,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都要去品尝一遍的。端午将至,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大家端午安康,愿大家在端午节那天都能品尝到家乡美味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