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药中将军”的大黄,到底有啥功效?-药材大黄的原植物有
谈到宫廷用药,人们总会想到人参、鹿茸、燕窝等高级补品,其实有一味人们熟知的泻下药也常被使用,它就是——大黄。
大黄,一味极其常见的中药,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具有“药中张飞”之称,又名“将军”,能拥有此等美誉,其地位和功效也便可想而知。
#医典这样记载大黄#
《度母本草》云:“君木杂生在碎石、石山。有大、中、小三种;叶铺地而生;茎中空,柔长;花红色,簇生,种子三角形。”《宇妥本草》云:“君木杂生在山上及菜园。叶大青黑色;茎粗,长约一人之身。”《蓝琉璃》云:“青色叶铺地而生;茎大而中空;开黄色或红色花。”《晶珠本草》云:“茎粗壮且长,具节者为大类药,又称君木杂那保;无茎而叶小者为小类药,又称君杂嘎保;生长在山沟湿地者,茎多,似叉分蓼茎,叶象橐吾叶,无叶柄,籽易粘于衣服等物上,为中类药,又称曲本巴、曲君、肖邦巴等;各种君木杂的根均为黄色。”
藏医所用君木杂原植物为蓼科植物大黄类,其形态与上述记载相符。
其实用药就如用兵,大黄有“将军”之美名是有特殊原因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言之,将军则是最好的士兵,而大黄当是中药里最值得称道的药。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归于下品,认为其功用:“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反复品读《本经》的这37个字,可谓字字珠玑,极为精当。
推陈者,是以将军之力,除其害,得其利!凡体内热结实滞、瘀血不通、寒湿阳郁、食积痰饮、癥瘕积聚之实者,大黄皆可迅速推之!
调中者,大黄大剂量(30g)暂用,峻下攻实热,中病即止,小剂量(3g)配伍用,调中益肠胃,久用无碍,反可开胃进食。
#大黄有什么功效#
大黄是有名的泻下药,民间许多人自用大黄通便。研究表明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苷,其中主要是番泻苷。但大黄又含鞣质与没食子酸等,同时具有收敛作用。也就是说,在用大黄泻下通便时,用药后先腹泻,泻后会出现便秘不解的副反应,尤其是属脾虚不运的大便不畅者,切忌服用大黄或含大黄的中成药。大黄性沉降,攻下活血祛瘀,故妇人妊娠、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认识大黄
【药性】味酸、苦,消化后味酸,性凉。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行瘀化积,活血。主治中毒性发热,脏腑热,食物不化,腹胀,便秘,经闭,肝、胃病。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入煎剂,1.5~2g;或人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