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感悟-牡丹亭听后感
《牡丹亭》是我上大学才学到的所了解的一本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擅长戏曲创作,代表作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剧情梗概是《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之独生女儿杜丽娘,因读《诗经·关雎》而情有所动,私出闺房,到后花园游玩,至牡丹亭小憩,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随即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自画小像,抑郁而终,葬于后花园中。杜宝升官离任,按丽娘遗愿,在后花园筑起一座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赴试,路经此地,借宿观中。一日,于花园中拾得丽娘自画像,万分倾慕,礼拜呼之。丽娘闻得柳生呼唤,娘复活,二人结为夫妻。遂与之共寝。柳生依丽娘的嘱托,掘墓开棺,丽娘复活,两人结为夫妻。我看完了主要的剧情介绍,看了老师放的电视,总的来说,丽娘的形象真的是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感触颇多的在那个理性教育下的,人们都是墨守成规,女性没有自己的自我意识,我觉得《牡丹亭》里面的丽娘从小被严家看管,从小心性就被压制住,得不到发泄,完美的诠释了封建主义下的一个女子的生活,我觉得文中的爱情,其实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严加管教得不到自己思想传达的一个家庭下,内心对爱情自由的渴望,温良贤淑的大家闺秀,苦于幽闺,游园惊梦暗示着丽娘青春中对爱情的觉醒,她处在父母的人生价值观深受理学影响,在这种环境下,丽娘的性格有温良贤淑的一面,也有对爱情幸福的感想,丽娘因感春而入梦,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虚幻的梦境开启了她少女的情窦,使她得到了她所想所期盼所以更加难以忘怀,丽娘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内心,面对爱情、自由、个性没有一直压抑自己,洗脑着自己,有自己的自我表露的女性形象,守礼中叛逆,温婉中坚强,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我们要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或许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反驳不反抗遵守三从四德封建下的,是一个行尸走肉的一个“正面”形象,丽娘的形象在《牡丹亭》表达了当时的女子对个性对爱情对自由、对婚姻自主的期盼,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丽娘,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也让人产生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