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赏析(三)---《牡丹亭》-牡丹亭经典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大曲家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在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后,借古代的传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于1599年写成的五十五出曲折动人的戏剧(比孔尚任的《桃花扇》早整整100年)。
故事梗概
女主角杜丽娘,宋朝南安府(今江西大余)太守杜宝独生女,年方二八,父母疼爱有加,管教严格,久困闺房,年逾花甲的老秀才陈最良作为家塾先生教丽娘读书,第一堂课上的《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引领丽娘偷偷游了杜府后花园,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丽娘动了情思,回屋后作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从此丽娘相思成病,卧床不起,日渐消瘦,用药、念经均不见效,自觉在世时日不长,遂自画像留作他日纪念。
中秋之夜,丽娘去世。死前,嘱咐春香把自画像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假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此间杜宝升为淮、杨安抚使前往扬州就任,遂修建梅花庵作为纪念。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日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病宿梅花庵,偶游花园在假山石边拾到丽娘的自画像匣子,回到书房,把像挂在床头夜夜烧香拜祝。
丽娘在阴间三年,鬼魂游到梅花庵,恰遇柳梦梅正对着自己的画像拜求,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并求柳三天之间挖坟开棺,丽娘还魂。
后柳梦梅参加考试中了状元,杜宝因军功升为宰相,经过曲折的认亲过程,丽娘和柳梦梅终成眷属,拜认了岳父,以全家人大团员结束全剧。
《牡丹亭》与《长生殿》、《桃花扇》
喜欢汤显祖对《牡丹亭》题记中所说的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我的理解是: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进而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复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