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昆曲——“百戏之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昆曲号称百戏之祖
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旧称"昆山腔",流行于我国众多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戏曲剧种之一,影响范围很广,被尊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的发展历程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
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戈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数百年来,国粹昆剧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深刻的影响。如:京剧、越剧的表演就受到昆曲的很大影响。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京剧、川剧、湘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是名副其实的"百戏之祖"。
国粹昆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来源/网络(如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