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遗故事:百戏之祖罗卷戏——文武兼备,相得益彰!-罗卷戏全场
原标题:文遗故事:百戏之祖罗卷戏——文武兼备,相得益彰!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2008年,河南省汝南罗卷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来的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
罗卷戏是百戏之祖。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之一,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
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后来群众便直接称为罗卷戏。
在阳光丰足的日子里,斜倚身后凫凫的炊烟,一定都睁大了惊喜的双眼,被罗戏的“武”字深深地震撼和打动了。罗戏的“武”可是真功夫,在台上常用的拳路就有大、小红拳,长路有马蹄枪、满堂红、三节棍、春秋刀,这些武打套路,绝大多数都是武术套路。
卷戏艺术家们的眼睛是越睁越大了,他们看到,为了强化武打场面效果,罗戏演员们还在八仙桌子和椅子叠起来的高架子上窜、跳、蹦、翻等,甚至演出空手夺枪的绝技,真是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一种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信这种文武兼备的文遗项目罗卷戏,一定会戏曲的一朵奇葩得以传承,让戏迷朋友大开眼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